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八大工程推进大走廊建设 高宝邵伯湖无证养殖年底全退出
2017-05-23 15:1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通讯员 钮立文 姚耕俊

  记者 胡俭

  中国江苏网5月23日讯 19日,本报联合市环保局组织开展的“公众看环保行走江淮生态大走廊”活动最后一站观摩了高邮海潮污水处理厂、西堤运河风光带、清水潭湿地生态中心等地。

  推进“退养还湖”等工程

  经过大运河船渡,穿过芦苇荡,来到高邮湖界首芦苇荡湿地公园,围绕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场两个多小时的环保论坛,开得紧张而热烈。

  界首镇湖西芦苇荡湿地,项目占地约35平方公里,万亩芦苇荡是秀美高邮湖的一部分。界首镇副镇长徐跃亮自豪地介绍,去年央视《发现中国》栏目报道后,今年五一长假,这里共接待3000多游客,未来力争打造成省级芦苇荡湿地公园。

  相关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致感叹,行走江淮生态大走廊,一批铁腕治污、生态修复、产业转型的先导工程,让大家初步领略了江淮生态大走廊的生态禀赋。市环保局局长金春林说,作为扬州未来十件大事之一,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围绕“一带一廊、五大板块、八大工程”总体布局,我市将组织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护、公园体系及生态中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安全屏障、基础设施及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等八大工程,累计66个项目。

  在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版图内,高邮总面积占40%,而湿地水域水面则占比48%。高邮市副市长邱加永介绍,高邮统筹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速推进“退养还湖”等“三退三还”工程,科学指导面源污染控制。

  争创国家“良好湖泊”

  高邮湖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近年来,湖区围网围圩的水产养殖密度增加,芦苇荡湿地减少,引起大家对高邮湖水质担忧。高邮市环保局局长张学雷介绍说,高邮湖水质保持在Ⅲ类水以上,部分地区达到了Ⅱ类水标准。在高邮湖的污染源中,分为湖泊内源和外源,内源主要是湖区的围网围圩养殖,包括持证养殖和无证养殖,全湖内面积大约有20万亩;外源主要是周边10多条入湖河道的污染物,以及来自上游淮河的泄洪带来的季节性污染。围网养殖排放有机污染物COD,氨氮、总氨、总磷等,总氨、总磷又是造成湖体污染的重要因素,导致高邮湖水质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为配合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争创国家良好湖泊,高邮市积极实施高邮湖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根据《高邮湖(高邮市)退圩还湖专项规划》,退圩还湖规划圈圩总面积为37.87平方千米(5.68万亩),湖面相当于扩大了1/20。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高邮市以罗氏沼虾“富营养化”水质处理为核心,控减养殖面积,积极试验尾水处理养殖技术,控制养殖尾水排放,调整养殖结构,净化养殖环境。

  无证养殖年底全退出

  “良好湖泊保护工程”作为江淮生态大走廊(扬州段)“八大工程”重点之一,高宝邵伯湖的生态修复显得尤为重要。市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重点实施严格的入湖排污管理,建立健全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实施入湖河流整治、截污控污和生态修复,增强湖泊自净功能,使湖泊水体保持在Ⅱ类(Ⅲ类以上)水标准。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将大力实施“三退三还”工程,即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关闭搬迁禁养区内844家畜禽养殖场。根据规划,2017年底,高宝邵伯湖内无证非法养殖全部退出,持证养殖减少1.1万亩,退渔还湖总面积达到6.5万亩,建设生态防护林3000亩,保护区内沿湖的砂石厂、小船厂等企业全部关停到位。

  “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我们坚持‘点、线、面’相结合,‘水、气、土’同治理。”金春林说,“今年以来,借助‘263’专项行动,关停一批小化工厂、违规码头、畜禽养殖场,并对腾让后空间整体策划,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

  从行走江淮生态大走廊公众看环保,到高邮界首湖芦苇荡里话环保,本报联合市环保局开展的这次活动让大家了解了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建设规划,展示了先导工程的进展进程,更激发了大家的信心,未来江淮生态大走廊必将作为扬州发展的生态屏障和绿色脊梁。

标签:生态;养殖;走廊;高宝;邵伯湖;工程;江淮;建设;高邮湖;芦苇荡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