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以启山林。”10年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建设高校之一,更名为江苏开放大学。十年奋楫笃行,十年风雨兼程,江苏开放大学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培养了100多万本专科应用型人才,成为江苏“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缩影。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江苏开放大学10年,硕果累累,这与学校坚持思政铸魂,立德树人,精耕“责任田”当好“勤务员”,始终将党建工作作为高校的“根”与“魂”,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发展导向密切相关。
党建引领 创新驱动
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
今天的开放大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体制和办学路径发生了质的改变。党建引领、创新驱动已经成为该校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的“压舱石”与“定盘针”。
“一手拿好草鞋靶,一手紧拽稻秆绳,细心编织后咱们就能打好一只草鞋了。”在溧阳市竹箦镇水西村,老师正在带领学员们编草鞋。在江苏开放大学的指导下,水西村这座浪漫美丽的水乡慢村,将从这里生发的红色基因解锁出“精神密码”,精心打造省级红色游学基地,成了江苏红色文旅的“新地标”。这张“红色文旅+本土文化+社区教育”的“金名片”,是江苏开放大学创新发展社区教育的写照。
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江苏开放大学环境生态学院青年教师杜布云博士和她的团队正忙碌在“弯弯的小河绕村而过”的江南水乡,关注着“稻—鱼生态系统”中的汞污染防控问题,为“舌尖上的美食”加上一道“安全锁”,她的项目已获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立项。在江苏开放大学,像杜布云这样高水平的学者越来越多。十年来,该校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引进博士增加7.07倍,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8项、厅局级科研项目405项。年度科研到账经费破“千万”大关,“四技”服务合同成交额超4000万元,成果转化19项,科研到账经费4000余万元,发表SCI、CSSCI等高水平论文779篇,出版学术著作37部。获立4个省、厅级科研平台,校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校科学技术协会相继成立,学校主办《终身教育研究》杂志在成人教育学刊、教育学科期刊中排名前列,驶上了科技兴校的“快车道”。
201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获批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新型大学本科办学自主权得到全面落实。共有17个本科专业相继通过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评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共有1037名学员获得江苏开放大学学士学位。学校自主开发学习平台,可为162个市县教学点、15.3万名在籍学生、2958名教师提供个性化服务,平台拥有学历课程839门,专业培养方案72个,支撑44161个虚拟班级通过平台组织教学过程,在线用户日访问量峰值达3000万次浏览量,可支撑每日6万人次在线用户,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居于前列。
学校风貌的蝶变,来源于红色引擎的驱动。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为契机,提出了一个发展目标,作出了“三步走”战略规划,制定了“四大发展战略”和“十二项基础建设工程”实施路径,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和发展路径。
江苏开放大学党委书记王建明介绍,十年创新驱动,江苏开放大学逐步形成党的制度体系与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有效衔接的机制模式,化“大写意”为“工笔画”。在党建引领下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坚持开放式、社会化、应用型发展定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开放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融通融合,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开放求索 立德树人
培养高质量发展应用型人才
残奥会冠军、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旗手荣静,全国首批老年学历教育本科毕业生张焕国,“中国好人”夏爱兰……江苏开放大学满足江苏人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根植于江苏大地,培育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的应用型人才。
2018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叶波从省级机关调到了国有企业。职业生涯的转型,让他迫切感觉专业知识的缺乏,为此,他报名了江苏开放大学学习。2021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叶波将所学知识联系工作实际,带领部门全体同志拼搏奋斗,2020年他被评为“优秀党员”,所在的部门被评为“先进集体”,2021年他还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先进个人”。
高校学报编辑桂利下班后,打开电脑开始上一节“算法设计与分析”网课。桂利是一名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专业的青年博士,如今,她成为了江苏开放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近年来,共有1000多名“学士后”学员选择重返校园,来到开放大学学习。为了提升学习的互动性和学习效果,真正让学习者学深悟透,江苏开放大学实行教学服务“双导师制”,每位学习者都有课程导师和学务导师辅导和陪伴,为学员提供更专业、更暖心的学习服务。
据了解,江苏开放大学在转型发展中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将网络教育与质量立校紧密结合。学校构建面向社会大众、覆盖从招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一体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形成了“教、学、做、评、测、管”的全过程在线教学闭环。学校通过举办课程思政示范课比赛和思政课程教学竞赛、建设实践教学综合平台、推进考试模式改革创新、建立开放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等,将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作为江苏社会教育的门户网站,学校运维管理的“江苏学习在线”为江苏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截至目前,平台总访问量逾5000万人次,注册学习总人数达178余万,累计为40余万人次发放了各类学习证书。
融会贯通 服务大众
共绘全民终身学习胜景
无论是实现“蓄能充电”,还是追寻“诗与远方”;无论是勇敢追梦的青年,还是壮心不已的暮年……现如今,越来越多人保持着终身学习的姿态,活出自己人生的意义和光芒。江苏开放大学正在引领大众终身学习“新潮流”,在江苏大地创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开放包容的学习型社会氛围。
江苏开放大学的学生小耿因忙于创业,一度中断了全日制学习。她将之前取得的课程学习成绩存入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后来,她又参加江苏开放大学开放专科学习,经过认证,她存在学分银行的课程成绩得到转换,获得了相应学分,减少了重复性学习。2020年,她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专科学历,并成为一名装修设计师,而这正是得益于江苏开放大学对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探索。
2016年,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网络服务平台在江苏开放大学正式上线,搭建了各级各类学习成果融合贯通的“立交桥”。在这里,学习成果经过认证能转换为继续教育的学时学分和学历教育学分。目前,我省学分银行注册用户已近250万,存入学习成果2210万条,引入各项非学历成果290项。
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江苏开放大学出品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昆曲》已开课11次,喜欢昆曲的戏迷“小昆虫”们惊喜地发现,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这把“梯子”,去饱览昆曲这一高雅艺术的“大美风光”。江苏开放大学立足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势,形成覆盖全省、各类人群的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现在,江苏公众可以随时随地登录江苏学习在线网站和APP、江苏省终身学习资源库(江苏开放大学·点石网)等轻松、便捷地开展线上学习。目前,江苏开放大学在线课程共立项课程694门,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课程625门,1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课程获评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17门课程获评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
东京残奥会上,江苏开放大学学子揽获17金5银2铜。江苏开放大学为这些残疾人运动员“量身定制”学习方案和支持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保障他们训练学习“两不误”。目前,在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系统中,连云港、盐城、昆山等地开放大学均开设了残疾人教育学院,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学校将老有所养、老有所学变成了现实,将老年特色教育打造成品牌,在全国率先实现老年本科学历继续教育“零的突破”。
校长崔新有表示,“俯身走入百姓之中,是江苏开放大学的承诺。”江苏开放大学满足的是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教育公平,突破时空限制,打破身份界限,学校提供学历教育、老年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残疾人教育等丰富“菜单”,让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学习者实现“大学梦”,让平凡的自己变得不平凡,实现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民终身学习贡献“江苏力量”。
共享发展 品牌立校
着力构建百姓身边的大学
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在2017年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沿湖村内设有与江苏开放大学、扬州开放大学合作创建的“学习苑”“游学基地”项目,江苏开放大学围绕高素质渔民培育倾心打造沿湖村。村民可以通过讲座、文化沙龙、职业培训等,学知识、长技能。这样的“学习苑”,在江苏还有53家。来到学生家长们中间的苏州工业园区“金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学习苑”,走进养老机构的武进“金东方颐养中心学习苑”……江苏开放大学还指导建有名师工作室101个、游学基地17个、学习体验基地22个、养教联动基地7个,它们如“星星之火”般,为构建江苏现代社区教育体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江苏开放大学通过深入市井街巷、田间地头的办学终端,让普惠开放的教育走入寻常百姓家。覆盖全省城乡的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以及具有创新性的“五+N”社区教育“蛛网式”体系,为各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慧与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学校与73所市县开放大学、103所社区学院、900多个社区教育中心、8600多个居民学校,共同搭建了结构稳定、层次分明、特色鲜明、覆盖江苏的教育服务支持平台,有效推动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
35岁的朱凤是靖江市斜桥镇海圩村党总支副书记,去年成为了江苏开放大学行政管理本科的开放新生。近年来朱凤最大的愿望是能上大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她说,“村民收入逐渐提高,村集体经济也蒸蒸日上,我希望通过行政管理专业的学习,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把我们村打造成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江苏开放大学自2020年开始开展“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村(社区)干部不离乡土上大学。学校为村(社区)干部们量身定制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助力提高村级组织的治理能力、拓宽乡村干部的工作思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江苏开放大学指导推动下,2020年秋季招生以来,全省共有20多个县(市、区)招收了9000多名本专科村(社区)干部学员。
顺丰速运海安分公司通榆中路站负责人崔伟在快递行业工作近10年,只有大专学历的他一直希望有机会提升学历,南通开放大学“江海新才”学院圆了他的大学梦。快递小哥、外卖小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在内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现在可以在“江海新才”学院“蓄能充电”,拓宽个人发展渠道,丰富多彩的教育“菜单”让“小哥”们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江苏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挖掘系统办学优势,拓宽特色招生渠道,盱眙开放大学龙虾创业学院、南通开放大学“江海新才”学院、淮安开放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等陆续成立,与“工会+组织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妇联+民政+共青团”组织体系的合作日益拓展,“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计划”“求学圆梦·扬帆起航”“妇联干部学历提升计划”等特色项目品牌不断涌现。这些开放大学与地方产业发展之间“碰撞”出的“火花”,成为千家万户美好生活的“助推器”。
江苏开放大学还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普通高校深化产学合作,学校不断深化“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通过政校企合作共建,积极探索“学校建在开发区内、专业建在产业链、需求链上”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牵手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更多应用型人才。学校目前已在宿迁成立京东电商学院,在苏州成立智能制造技术学院,在江都成立社会教育管理学院。学校还积极与地方“联姻”,为合作企业输送培养人才,共同孵化学术成果;通过教育帮扶、社会服务等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人才力量。
创新创业创表率,亦学亦友亦芬芳。据了解,占地1097亩的江苏开放大学新校区正在加快建设,待正式入驻后,校区不仅将为1万多名在校学生和近2000名教职员工提供教育与学习平台,每年还将为2万多人次提供各类短期住校学习、培训服务,打造成为辐射全省的产教融合示范区,线上线下、全时与非全时相结合的新型教育综合体,服务江苏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功能区。
厚生致远,再谱华章!教育是实现人民精神“丰盈”的重要手段。作为以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宗旨的新型高等学校,学校办的是有质量的民众教育,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深深扎根于基层社会,将办好“百姓身边的大学”,缔造更多“平凡育非凡”的“奇迹”。
本版撰文 成蕾 丁苏怡 范杰玉 印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