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以全面深化改革牵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
2023-10-10 10:19:00  来源:江苏政研  
1
听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近年来,徐州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高举改革旗帜、坚定改革信心,紧扣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谋划实施一系列具有基础性、标志性作用的重大改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更深层次迈进、向更宽领域拓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注入了强劲动力活力。

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国家和省赋予徐州的重大定位、提出的重要要求。我们坚持把建设中心城市作为发展的突出优势和潜力所在,以牵引性、突破性的重大改革为抓手,全面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切实把国家和省赋予的定位变成实际地位。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中心城市改革。市委深改委会议及时传达贯彻党中央改革精神,对改什么、怎么改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我市改革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改革要求,建立市委深改委调度推动重大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机制,认真落实领导联系重点改革任务责任制,今年市领导负责联系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重大改革事项20项,研究确定并扎实推进重点改革事项30项,保障各项改革部署在徐州落地生根。

坚持以高站位深化中心城市改革。着眼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定位、放眼徐州发展历史方位,贯彻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支持徐州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意见》,编制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锚定“区域经济中心、区域科创中心、区域教育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双向开放高地”建设主攻方向,一体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努力担负起拓展江苏发展纵深、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的重任。

坚持以大格局带动中心城市改革。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省级以上改革试点作为获取增量要素、引领创新实践的重要抓手,在落实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上发挥优势、主动争取、大胆探索,一批重大改革试点接连落户徐州、数量实现连续7年增长。目前,徐州承担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取得了“纲举目张”的效果,有力推动了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

坚持用“改革卷”答好“发展题”,围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城市建设的全场景,推动深化改革与中心城市发展有机结合、深度融合。

健全完善产业发展机制,持续强化中心城市产业支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时提出的“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重要指示,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改革的重点任务。以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引领,聚力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探索构建“工作专班+产业联盟+创新体系+要素支撑”“四个一”推进机制,成功举办国家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集群(徐州)创新发展大会,2022年十大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99.3%,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能源等6个产业产值今年上半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工程机械跻身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引领产业发展驶入转型升级、扩量提质“快车道”。

纵深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引,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顺利实施市属国企战略重组,徐工有限实现整体上市,具有徐州特色的市属国有经济发展“一体两翼”新格局初步形成。部署开展新一轮市属国企重组整合,实施市属国企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加快提升,国有经济服务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不断激发中心城市澎湃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引领,部署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等18项工程,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转型发展协同发力、互促并进。大力实施“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改革举措,有序推进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加快建设云龙湖深地实验室、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不断推动重点特色产业率先实现技术突破,国内首颗矿用遥感卫星“矿大南湖号”发射升空,高分通过国家创新型城市验收,“徐州科创圈”成为全省创新布局的三大科创圈之一。

调整优化规划管理体制,大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聚焦打造“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逐项制定专项方案,强化优化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管理体制,优化调整新城区城市建设管养体制,推动《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与中心城市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创新城区易淹易涝积水点整治机制,完成积水点治理工程132项,覆盖汇水面积近6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城市积水治理的“徐州模式”。牵头健全区域10市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协同等务实合作机制,推动省际交界地区县域融合发展。

深化交通枢纽集成改革,巩固提升中心城市枢纽地位。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行动方案,有序推进顺堤河作业区二期、徐菏普铁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以创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全省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市为抓手,依托铁路港、内河港、航空港打造多式联运组织平台,推动更多货物实现“公转铁”“公转水”,形成运转高效的产业物流链,“连云港—徐州—淮安”入选全国综合型流通支点城市,徐州正加快由交通枢纽向物流枢纽转变、由区域枢纽向国际枢纽转变。

近年来,我们全面落实“四敢”要求,引导全市上下不断强化“挑重担、扛重责”的改革担当,大力提振“人一之我十之”的干事劲头,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中交出优异答卷。

着力锤炼敢为善为、务实落实的一流作风。坚持以改革精神转作风,以作风优化促改革,紧密结合主题教育,一体推进机关作风和营商环境建设,深化拓展作风大提升行动,全市干部“敢为善为、务实落实”的鲜明标识不断擦亮。驰而不息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全面提质增效,编制全国首个市级开办企业“全链通”地方标准,在全省率先实施“个转企”改革试点,经营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深入开展“贴心交流、暖心服务、真心惠企”走访服务企业活动,定期举办“政企交融汇”,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难题强信心稳预期,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加快形成。

着力强化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鲜明导向。树立唯有改革先行一步才能在获取增量发展要素上占得先机的鲜明导向,坚持把试点作为推动改革的重要抓手,挂图推进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等50项年度重点实施的改革试点。注重探索新路径、新模式、新体制,连续8年实施“一县区一品牌”特色集成改革事项,形成了沛县绿色低碳能源示范基地、睢宁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集成改革、邳州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实践、铜山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等一批创新元素鲜明、改革效应显著的徐州特色改革品牌。

着力营造容错纠错、敢闯敢干的工作环境。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重品行、重实干、重担当、重实绩,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有地位。用好非正常渠道推荐干部“灰名单”制度,严禁说情、打招呼现象,确保干部选拔在阳光下运行。注重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内生动力,协同推进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等机制,研究制定履职“正负面”清单,严防问责“泛化”和“一刀切”,切实解决不敢容、不愿容、不会容等问题。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为干部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图片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