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专稿/冯 威 何 飞】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政府的功能作用日益明显。今天的《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在苏州》系列报道,我们一起去看看通过数字赋能,如何让城市治理更精细智能、百姓办事更便捷高效。
绿色的小方块加上一个海棠花窗的图案,从去年11月起,不少苏州人的手机里都多了这样一个应用程序--苏周到。
苏周到的图形整体是一个海棠花窗,里面的S代表了苏州,整体来看这个标志由4个S组成, 代表了苏州最舒心的4S营商服务品牌 。
打开苏周到,从个人社保到住房公积金查询,从预约挂号到扫码乘坐公交车,汇聚了230多项常用个人服务事项。
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市大数据管理局)四级调研员沈骏介绍,目前用得最广泛的还是个人相关的服务,比如说个人公积金、个人社保缴费的查询,还有现在推的一码通行等服务。
据介绍,在做苏周到APP之前,各个部门也做了很多很好的应用服务,政府希望把这些服务汇聚起来,让老百姓打开一个APP就能享受到苏州所有政府部门的优质服务。
这样的便捷服务不仅要让百姓享受到,还要让全市200多万户市场主体享受到。在目前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的基础上,苏州正着手开发法人服务总入口,让企业只进一个入口,就能高效办成一批事。
苏州市信息中心副主任余少华介绍,原来是部门按照业务职能提供一件一件事的办理,现在是想通过总入口的打造,把这些服务能够串起来,让上一个部门办完的事情自动流转到下一个部门去,我们办事只要找一个政府,而不是找N个部门。
要实现这样高效的“一网通办”、“一点就办”,就必须拆除各部门间的“数据烟囱”、打破区域与区域间的“信息孤岛”。眼前这个苏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苏州建设数字政府的核心中枢,承担了全市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数据归集、共享交换等功能。上线两年来,平台共汇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4868条,累计交换数据约1735万次、20亿条,平均每一秒钟就有30多条数据被调取和使用。
苏州市信息中心综合科科长冯玮表示,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在于数据,一个部门的数据没打通,可能某一项业务就运转不起来,所以现在也在不断地丰富平台上的数据资源,让更多的数据联起来、用起来、活起来。
而当海量的数据被引入到城市治理之中,整个城市也变得越来越“聪明”起来。在刚建成的张家港城市运行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各种城市运行数据不断跳动,屏幕正中间的三维立体地图,镜像出了一张“城市运行全景图”,可以精确掌握城市运行动态,预先洞察城市运行风险。
据介绍,城市运行中心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其中在视频分析模块,整个中心串联起了张家港全市3万多个摄像头,加上天上无人机的巡视,可以对违章停车等违法行为进行智能分析和自动上报。对于火灾等一些突发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在数字的赋能下真正实现了探头站岗、鼠标巡逻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张家港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受理派遣科副科长夏春红给我们模拟演示了城市运行中心处理突发火灾的过程,城市运行中心扫描到危险车辆之后,可以第一时间通知车主撤离,同时通知到网格员、警务力量和消防部门达到现场尽快处置。
目前,苏州正着力建设市、县(区)、镇(街道)三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推进城市运行管理要素上图,形成全市“一网统管”一张图,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
通过数据的“穿针引线”,城市治理的堵点、痛点被一个个打通,便利化的政务服务让百姓和广大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如今,建设高水平的数字政府已成为城市发展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通过数据赋能,让城市加“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