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延禧攻略》“吴罗”亮眼 苏州织造搭车热播剧推动市场化运作
2018-08-06 10:52:00  来源:苏州广电  作者:张良法  
1
听新闻

  近期,大型古装剧《延禧攻略》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频频上热搜可谓是赚足了眼球!除了剧情和演员以外,人物服饰、首饰、妆发也吸引了众多爱美人士前来研究。

  不过,这当中最能体现人物质感的,还得数各式各样的龙褂、常服、外褂,而这些服装的面料,都出自吴中光福“吴罗”织造大师——李海龙之手。那么,他是如何复原这项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复杂织造技艺的呢?

  在观看大型古装剧《延禧攻略》时,剧中所呈现的各式各样的龙褂、常服和外褂等面料,不时引发大家投来赞许的目光。这些服装的面料,都是由吴中光福“吴罗”织造大师李海龙复原并突破“吴罗”传统丝织技艺而织成的。其实,《延禧攻略》并不是李海龙首次与电视剧合作,去年热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女主孙俪身上的惊艳布料,同样出自李海龙之手。李海龙说,吴罗的技艺有几十种的组织结构,他好不容易通过几十年地把它一步一步地恢复出来,能够得到相关文化部门的重视,他感觉到这也是苏州丝绸的一种荣幸吧,也是体现我本人在这个工作中的人生价值,所以感觉到是一件非常欣慰的事情。

  据介绍,古代吴地所产的罗,起源于战国时期的传统织造技术四经绞罗技艺,相比绫、绸、缎来说,“罗”是更为轻薄透气,更为复杂,也更为历史悠久的丝织物,由于纱罗技术织造的丝绸比较昂贵,它也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但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面料开始涌现,除了棉、麻、真丝外,还有化纤、羊毛等面料,而工艺复杂、无法批量生产的罗,则已经濒临失传,历经百年“断层”。1994年,李海龙开始研究罗的织造工艺。直到2003年,他成功复原并突破了“吴罗”传统丝织技艺,填补了吴罗织造技艺的空白。

  2016年1月,“吴罗织造技艺”还被列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李海龙说,吴罗的制作要求很高,随便哪家都可以做出来的,他们也是积累了很多年。主要把握的是设备的改造,制造的要求跟普通的纺织制造要求不一样,因为它是一种绞经组织,像出绳子一样的,多根经绞来绞去,因为罗的难度很高,不能用现代化的机器去替代它们,只能用传统的木织机织造。他在最近的二三十年中,逐渐地从木织机发展到现在的半电动、半手工,也能做一部分。李海龙说,给制作精良的电视剧提供优质服装面料,是匠人应该做的事,把吴罗非遗技艺更广地传播,也是非遗人的责任。不过,吴罗生产技艺复杂,难度高、后备力量单薄,在传承方面,李海龙不免有些担忧,不管是吴罗还是全国其它什么罗,要在全国广泛传播并且产业化确实难度很大。首先关键的一点,99%的人不认识它,它的功能性实用性以及优点在什么地方,都不了解不知道。第二个,织造技艺也是一个很大的瓶颈,它不能完全用现代化的设备来替代它,所以产量上不去。第三大问题是,没有人来学,现在一些年轻人都不感兴趣。

  近年来,各类古装剧中频现各类神奇复原古代技艺,其中苏州元素很多。对于传统工艺文化底蕴深厚的苏州而言,和热播剧“搭车”,带来的效应又是什么?苏州市非遗办副主任王燕称,通过电视剧传播等,可以把非遗更有效地转化成一种资源,扩大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从而推动它的市场化运作。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