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视察青海一年来:保障和改善民生 让百姓共享福祉
青海新闻网讯 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指出,对青海来讲,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牵动全局的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全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关系到全面小康实现,关系到生态保护成效,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同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在青海做好民生工作,具有更为重要更为特殊的意义。
一年来,我省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多项民生指标走在西部前列。更多的惠民政策密集出台,更多的民生改革加速发力,更多的普通百姓享受到民生福祉。身边的可喜变化,手中的真金白银,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小财政办大民生 民生实事逐一兑现
8月初,我省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次提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3次连调,调整后,我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在西北乃至全国继续保持领先位次。
今年,我省还调整降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医疗保险起付标准、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和城乡居民大病医保筹资标准、实施降低贫困人口门诊特慢病病种鉴定医院级别等系列政策,减轻了城乡居民特别是贫困人口负担……为全省39.6万贫困人口撑起坚实的保护伞。
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民生实事的政策、行动方案中,8个已经下发实施。打造“畅通西宁”工程,“外环内网”路网、“管廊”城市建设等大部分项目建设提早开复工等全省民生10件实事正在逐一兑现。
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起点上,我省努力推进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生病住得起院吗?养老金够用吗?大学毕业后好找工作吗?……”在过去的一年,我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群众获保障,政府来埋单。今年,我省顺应群众新期待,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继续办好民生10件实事,破解民生“难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利好频传 民生图景更加灿烂
让百姓“个性就医”,家庭医生签约覆盖有了新的进展。我省从慢性病人、老年人和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入手,夯实基础、筑牢网底,让基层医务人员乐于提供签约服务,使城乡居民非急难重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能及时得到问诊问询。年底前将实现城乡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60%以上的阶段性目标。
让更多的人有业可就,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抓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切实抓好就业扶贫、创业带动就业、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创新人事人才体制机制,完善公务员考核奖励制度和培训制度。
让人人生活有保障,建立城市困难人口解困办法,加大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力度,坚持应保尽保。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民政救助保障政策,适时提高城乡低保、高龄补贴、抚恤优待等救助保障标准。
让贫困学生有学可上,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着力破解“城镇挤”和“乡村弱”的问题。重点加强“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目标。继续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实施精准帮扶,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而失学。
脱贫攻坚 “不破楼兰终不还”
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我省当下最硬的一场战役。前不久,化隆回族自治县就业服务局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今年,新增3096名贫困人员接受“带薪在岗实训+创业”扶贫模式,年底可以使2080户精准识别贫困户实现脱贫。这一扶贫模式得到全省推广。
挣了票子、换了脑子的青海籍回乡拉面人,赶上了扶贫好政策,提前走上了小康路。“带薪在岗实训+创业扶贫模式,这属全国首创,是我们青海的!”这是一名多年驻外的拉面办事处工作人员的感慨。
“带薪在岗实训+创业”扶贫模式启动实施一年,1270户精准识别贫困户稳定脱贫。在我省各市州中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海东市,拉面经济脱贫模式打开了致富之门,8731户贫困户通过贷款外出开办拉面店,从业人员1.13万人,年经营收入达58.11亿元,实现利润19.11亿元,在拉面店务工的海东籍贫困人员工资性收入达9.02亿元。
2016年12月19日,一个贫困村的满分蜕变,受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关注。“来旅游的车排着队往村里进,来的客人太多,都怕接待不过来。”今年,村支书祁生海着实被卡阳的旅游热吓了一跳。祁生海说,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仅4352元,是湟中县第一批精准扶贫对象。
拉面人脸上的笑容、卡阳村民自豪的声音……这些只是我省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几个缩影。一年来,青海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誓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不让一名青海人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掉队。 2016年,我省顺利完成11.6万贫困人口脱贫、404个贫困村退出、6个贫困县(行委)摘帽任务。今年,我省的目标是11个贫困县摘帽、500个贫困村退出、14万贫困人口脱贫。
各族群众共享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是生态环境保护,还是民族地区发展,都离不开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项基础性工作。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相辅相成。
民生福祉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藏区得以充分体现。造访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这个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全国海拔最高、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生态位置最重要的一个县,它也是全省唯一实现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全覆盖的地区。
2016年10月,治多县幸福敬老院加紧施工进度投入使用,这是县上第五所敬老院,老人们安详幸福的笑容温暖了整个县城。
拉沙杰安老人已经在幸福敬老院住了大半年,对于现在的生活老人满意极了。“住进敬老院,就像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吃住不愁,住的新房子里有暖气,不用再像以前一样烧牛粪取暖,房间里的床头前都安装了呼叫器,有什么事情按一下,就有专门的护工过来,得了病也有医务室,现在的政策好啊。”老人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好,好。
“治多县把提升敬老院管理质量作为抓手,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成立精准扶贫兜底型供养所,入住126名兜底型低保户和残疾人,实现了精准扶贫‘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老人们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说起敬老院的工作,治多县民政局局长普布才仁信心满满。
牢记总书记深情嘱托,青海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各族群众共享民生改善带来的福祉,这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