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市县专题 > 专题稿库 > 正文

0

总书记视察青海一年来:青海用一江清水作出回答

来源:青海新闻网   2017-08-22 15:13:00
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强调:“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一年过去了,青海以“四个转变”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用一江清水和青山绿水作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青海新闻网讯 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强调:“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

  一年过去了,青海以“四个转变”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用一江清水和青山绿水作出了最响亮的回答。8月的三江源头,绿草茵茵,成片湿地、连绵起伏的山林,岩羊、林麝、雪豹、山鸡、野兔、藏羚羊、藏野驴、黑颈鹤在万名“生态管家”的悉心看护下,繁衍生息、世代栖居。这里是野生动物最美的天堂,这里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画卷,这里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最直观的典范。今天,这里的绿色更加丰盈,动物种类更多,生态管护员的热情更加饱满……

  科学保护好三江源源头

  【亲历感受】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推进“四个转变”,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保护建设好青海的“青山绿水”,青海人民自觉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喜人成就】

  一年来,三江源头碧水悠悠、草长莺飞、野生动物快乐栖息,生态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这正是我省落实“四个扎扎实实”,推进“四个转变”的真实写照和有力佐证。说起一年来的变化,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说,这一年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上下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扎实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用“四个转变”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地落实。

  不断强化管理人才队伍,综合提升依法管理和行政水平,全面加强园区日常巡护能力;强化扩大宣传支撑、构建项目支撑、提升科技支撑、强化资金支撑;优化生态功能布局,按照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管理保护的原则,对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湿地进行功能重组、优化组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9975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编制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及5个专项规划。颁布施行《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统领体制试点各项工作,树立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理念,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采取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为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生态支撑。

  大部制改革国家公园迈出第一步

  【亲历感受】

  一年来,彻底改变“九龙治水”,大部制改革在这里牢牢扎根。“自从改革综合执法以后,打破执法监管的碎片化,克服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弊端,探索实现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不仅节约了资源还提高了效率。黄河源园区管委会资源环境执法局局长曲洋才让说。

  【喜人成就】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使生态之策成为青海发展之基,使绿色发展成为生态之本。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在我国尚属新鲜事物,青海是第一个试点省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模式,没有成熟的方法路径。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青海迈出了步履蹒跚的第一步。“土地没长草和树,国土管,长了草,农牧管,长了树,林业管……以玛多县为例,湿地、林地、农牧、渔业、风景区等重叠、交叉管理现象严重。”黄河源园区管委会资源环境执法局局长曲洋才让介绍,去年,管委会利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的有利契机,率先实现了大部制改革。

  生态管护员端上了“生态饭碗”

  【亲历感受】

  一年来,从“草原的人”变成“国家的人”,杂多县昂赛乡生态管护员牧民格力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每天戴上印有“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的红色袖章巡护山林,每个月能领取1800元补助。

  如何在保护中寻求发展?保障民生?这是青海孕育希望的发展路径,这是全省各族群众换来和谐幸福的致富路径。自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我省创新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着力打造生态脱贫的精准扶贫新模式,生态管护员端上了“生态饭碗”。

  【喜人成就】

  在原有2554个林地、湿地单一生态管护岗位基础上,制定了园区综合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从园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手,新设生态管护公益岗位7421名,目前共有1005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实行动态管理。目前,从“用”到“治”再到“护”,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其实已走过10年的时间。10年间完成投资85.39亿元,三江源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提升,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雪豹成江源常客生态趋好

  【亲历感受】

  “一年来,我们群众的变化是最大的,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前几天我们的管护员还救了一只马鹿,直到完全康复才送回山里。年初,还救了一只受伤的雪豹……”走进澜沧江源头,致力于保护三江源一草一木的牧民群众令人敬仰。杂多县昂赛乡乡党委书记扎西东周说。

  【喜人成就】

  雪豹被称为“青藏高原生态风向标”,其密度直接反映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状况。而雪豹与金钱豹的种群栖息地在重合,表明该区域可供食用的食物丰富,生态系统不断趋好,呈现为健康状态。扎西东周告诉记者,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实施,当地农牧民自觉承担起了保护家园的职责和使命,牧民家的牛羊年年都会遭受野生动物袭击,但即使这样,群众从未做过伤及野生动物的事情,反而以实际行动保护野生动物。

  “目前我们无法统计出杂多县境内有多少雪豹,但红外相机在3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捕捉到的雪豹和金钱豹个体密度超出历年平均水平。此外,红外相机还捕捉到了猞猁、狐狸、白唇鹿、岩羊等珍稀动物。”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局长尼尕说。

  用行动保护好自然的馈赠

  【亲历感受】

  一年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离不开各级政府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更离不开当地各族群众对保护生态勠力同心的决心和一以贯之、日复一日的坚持。

  在三江源头,一辆辆摩托车在草原上飞驰,一支支马队在崎岖的山林间穿行,一只只划艇在湖面上行进……这些自备交通工具的生态管护员行走在三江源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一方净土。

  【喜人成就】

  ●巡山马队:保护好草原上的一切

  如今,在治多县索加乡君曲村,有支上百人组成的意气风发的马帮巡护队。这支巡护队骑着高头大马,背着干粮,每天都穿梭在草原、山谷间,见到有牧民丢弃的垃圾就随手捡拾到马背上。藏野驴有没有闯过护栏侵占牛羊的领地?垃圾站是否已被清理?草原鹰架是否完好无损……在索加乡草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峡谷较多,雪豹分布较多的牙曲村,由52人组成的巡护队,与全村牧民一起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守护着这里的所有“精灵”。

  ●保护山林: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澜沧江园区的生态管护员洛才仁每天要走一遍山林,看看有没有野兽出没?林子有没有被砍伐?洛才仁守护的山林,简直就是一座野生动物园,山林里除了有狐狸、岩羊、旱獭、金雕、野兔之外,麝、雪豹、棕熊等珍稀动物也成了这里的常客。一到冬天,那些利欲熏心的盗猎分子,往往在山林里设下卡子,安放捕猎器,恶意捕杀珍稀动物。为了排查这些暗器,洛才仁在山林里一走就是八九个小时。洛才仁说,山林就是自己的家园,山里的麝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解救受伤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保护山林,是我们“生态管护员”的职责。

标签:

责任编辑:李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