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云南金花在通办起家庭农场
2021-04-19 20:41:00  来源:南通网  
1
听新闻

15日下午,在通州区兴仁镇韩家坝村一块麦田里,王建花穿着绿色毛衣,俏生生地站在绿油油的麦地里,和老公姜建中细看麦子长势,分析该怎么针对性管护(右图)。“种不种地,相差20岁。”王建花把垂下来的发丝别到耳后。

老家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的王建花是朵名副其实的“金花”,1998年,嫁给韩家坝村的姜建中后,两人就在南通一起做生意。结婚时她根本不会种田,但姜建中家里有地,每到农忙,夫妻俩就放下生意,从南通回来帮忙。王建花发现,村里老人孩子多,种地的人越来越少,想着不如买机器帮人家收割,也为农业做点事。2015年,夫妻俩决定回乡务农。

渐渐地,王建花萌生出自己种粮的念头。2017年,夫妇俩流转300亩土地,成立了大利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夏种稻秋种麦。

一开始,农场没有请工人,农忙时夫妻俩经常一两点睡,三四点又起床。王建花做事非常认真,忙起来除了田其他都抛在脑后。“我总是忘记接我女儿,每每等老师打电话来。我女儿经常说我。”王建花忍不住笑起来。

种粮也没有纯粹代收割简单,涉及的知识技术太多了,差之毫厘就谬以千里,更不用说还会碰上灾害天气。通过政府部门的培训,到南通农技学校报班,网络自学……王建花逐渐熟练掌握了种粮技术,还学会了驾驶田间作业机械。

“最怕雨连天了,会烂根、生病、倒伏……”王建花笑着摇摇头,其中艰辛一言难尽。去年关键时节连续阴雨,但经过努力,农场最终先后收获小麦210吨、水稻360吨,与上一年的高产量基本持平。这一年,她被国家统计局聘为农情观察员,还被评为通州区十佳农业乡土人才。此前,农场一块200亩的地被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定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田边,村民向王建花讨教:“我们一起种的,怎么你家的就拔节快,也壮得多?”王建花仔细跟他讲解管护要点:“不要除草剂,得人工拔,要有机肥,农药可不能多打了,顶多两次……”“当初我妈还笑话我稻麦不分怎么种粮,没想到现在好多老农民还问我怎么种。”回忆过往,王建花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她认为这该是得益于她选择了科学种粮,发展现代化农业。

仓库里,大中拖、无人育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烘干机……投资数百万元购买的先进农机一应俱全,后来又陆续投入600万元,购买了大米加工、包装机械,“我们的品牌蛮响的呢!”王建花骄傲地说。

早在成立家庭农场时,王建花就注册了“米来事”品牌。“通州话‘来事’不是好的意思嘛。”来通多年,她学会了一口地道的南通话,“我就是要种好稻,来事的大米。”“米来事”是真来事。去年,这个品牌的南粳46大米在第二届通州好大米评选中获得唯一金奖。市场行情也好,最便宜的三元多一斤,最贵的卖到二十几,直销到山东、云南等地。今年春节前,苏州一客户慕名而来,一次性订购了8吨大米。

今年,王建花又流转了600亩土地,托管600亩地,同时准备做大做强粮食加工产业链,拓展市场。

·凌华 徐艳梅 唐佳美·

标签:
责编:芦艳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