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卫健委出台了《2021年全市医疗卫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信用修复机制、信用等级评价结果互认等特色创新做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价至关重要
“去年,我们就在医疗美容机构探索开展了分类监管。”市卫健委综合监督处处长罗蓓介绍,今年,市卫健委将根据信用等级和风险类别进一步创新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将信用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推进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养老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为此,2021年,市卫健委将聚焦民生热点,以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大型巡查、护理院和体检机构专项整治为依托,开展公立医疗机构、护理院、体检中心等重点行业信用等级评价。“近日,我们联合市民政局、医保局出台的《关于开展南通市护理院规范建设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的通知》即将印发,特别是护理院的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将与星级养老机构评定以及医疗保险基金挂钩,直接影响到护理院床位补贴和居家照护服务资质。”罗蓓如是说。
一旦有了失信行为,就要被“一棍子打死”吗?答案是否定的。3月15日,市卫健委联合市信用办、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出台的《南通市卫生健康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工作指引(试行)》正式实施。今后,医疗卫生行业中符合条件被公示的行政处罚对象,失信信息均可予以修复。
从医人员:规范行医和诚信科研都不能少
“从今年起,我们将进一步健全不良执业记分制度。”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丛顾俊介绍,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市卫健委将规范做好医疗卫生行业“黑名单”认定、惩戒等管理工作。同时,依托我市打击非法行医综合管理系统,完善非法行医名单数据库,并实行分级监管制度。
规范医疗科研领域诚信秩序,迫在眉睫。“今年,我们将在全省率先建立并实行医学科研诚信信用记录制度,制定出台我市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作为评估、评审科研项目及成果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市卫健委科技教育处处长王兴红介绍,为提升医疗单位科研诚信自律意识,市卫健委直属医疗单位将探索建立健全机构内部科研诚信监管制度,建立完善诚信信用管理制度、举报人保护制度、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制度等,加强对科研诚信建设的领导、组织和管理,提升我市医疗卫生行业科研成果质效。
社会各界:共同营造诚实守信医疗环境
记者注意到,在《2021年全市医疗卫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中,还明确提出了“落实联合奖惩,加强信用信息应用和宣传”。
对此,市卫健委副主任沈俊涛表示,要充分发挥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部门协调机制的作用,探索建立部门间双随机抽查结果、行政处罚等信息的共享交换和互认互用机制,并实现与信用监管的有效衔接,对发现的违法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形成有效震慑,增强相对人的守法自觉性,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医疗卫生环境。
“我们要把诚信文化融入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大力弘扬重信践诺的传统美德,提高全行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沈俊涛强调,要发挥多元化综合监管作用,推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提供诚信优质服务,积极营造全行业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良好氛围。 记者 冯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