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港城红色印记52 | 扶贫结硕果 逐梦小康路
2021-06-09 14:06:00  来源:连网  
1
听新闻

全市累计脱贫13.52万户、34.35万人,脱贫率100%,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稳定超过7500元,“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超过20万元,村户巩固率、基层群众满意度均为100%……这是我市扶贫工作交出的答卷。从相对落后到后发先至,从输血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港城扶贫工作在高质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借智借力 港城全国首创科技兴农

2003年3月1日,《连云港日报》报道了“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启动仪式。这是全国首创的科技兴农之举,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淮海工学院、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的107名专家教授担任107个村的科技经济发展顾问。

2016年6月,市委统战部、市扶贫办、市工商联共同开展了“百企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将我市17个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经济薄弱村纳入了省“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的总盘子,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等形式,帮助当地百姓脱贫增收。

在海州区新坝镇沙杭村后头不足1公里的“万企联万村”产业示范园内,错落有致的大棚里,各种蔬菜、水果长势喜人。走进一处果园,一簇簇粉白的苹果花挂满枝头,分外娇艳,脱贫户陈家强和他的家人头戴草帽,在花丛中穿梭,忙得不亦乐乎。“在帮扶干部们的指导下,去年我家果园收入7万元,今年估计只多不少。”陈家强告诉笔者。

就在5年前,陈家强还是新坝镇沙杭村建档立卡的低收入户。2018年,在当地扶贫部门的帮助下,陈家强办了3万元无息贷款,种植起了西瓜、苹果等畅销果蔬,期间,扶贫干部还请来专家,对果树栽植、预防低温冻害等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农产品品质,效益增长了近5倍。

和陈家强一样靠种植脱贫致富的还有大穆村村民穆道益。“现在日子好过了,我靠西瓜养活了一家人。”正在打包西瓜的穆道益说。穆道益以前是村里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随着身体状况好转并趋向稳定,2017年,他在镇里的帮扶下开始种植西瓜。他不断了解和学习西瓜产业的各种知识,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加上这两年电商的发展,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接订单接到手软。“这样的生活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说起生活的变化,穆道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新坝镇,与陈家强、穆道益一样的脱贫户还有20户。针对每家不同的情况,镇村“两委”多次上门走访,为他们出谋划策,帮助他们申请相应的补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奔小康路上一个也不少。为提高农户果蔬种植效益,新坝镇还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采取“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西瓜、大白菜等特色种养项目,全力推广“新坝牌”商标享誉市场,同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能人大户带动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集聚资源 行业扶贫助力增收致富

行业扶贫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我市集聚行业部门资源,集中发力,精准施策,推动村户增收致富。

“这是我们村里的纯天然鹅蛋,蛋黄很大,不是特别咸,味道特别好,买它,买它。”最近,在市一院和“美丽前闫村”的抖音号上,一场特殊的直播吸引了不少人,带货的主播不是网红,而是在赣榆区班庄镇前闫庄村挂职“第一书记”的市一院团委副书记刘乐。

前闫庄村地处偏远,经济薄弱,在赣榆区的贫困村中贫困人口最多,村集体经济收入很少。刘乐自2018年1月去前闫庄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扎根农村基层,为前闫庄村脱贫殚心竭虑,带领村民学种植,规划前闫庄村蓝莓采摘乡村旅游路线,让百姓早日脱贫过上了好日子。

马济翔是前闫庄村村民,正在叫卖自家做的粉条和粉皮。“真的太感谢刘书记了,帮我们忙东忙西,联系场地,想办法卖东西。自从她来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村里有了卫生室,有个感冒发烧的小毛病,再也不用跑到镇上医院了,还经常有市一院的专家来义诊。”

原来,刘乐挂职后,充分发挥后方单位优势,推动市一院在赣榆区班庄中心卫生院设立胸痛、卒中、创伤救治分中心,并为前闫庄村建立了卫生室,市一院专家提供远程网络指导,开通绿色通道,方便当地百姓。

近年来,我市紧盯人均收入6000元和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8万元两个核心指标,狠抓产业扶贫,按照“一镇一业”的工作思路,坚持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全市累计投入各类产业扶贫发展资金13亿元,建成布局规划合理、主导产业鲜明、带贫机制完善的乡镇扶贫产业园37个、扶贫车间270个,招引龙头企业197个,带动建档立卡户1.5万户增收脱贫。聚焦就业扶贫,大力实施“春风行动”,开展多种形式招聘活动。扎实开展技能培训,为招聘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为低收入劳动力提供“点单式”培训。全市累计组织专场招聘会450余场,参与招聘企业80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帮助低收入劳动力就业10万余人次。实施金融扶贫,出台《关于推进扶贫小额贷款投放的十条意见》,市级财政专门安排600万元激励基金,全市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7.48亿元,惠及建档立卡农户6.75万户。深化消费扶贫,在全省率先创建消费扶贫创新创业中心,帮助县区搭建线上线下消费扶贫专馆,累计销售扶贫产品2000余万元,帮扶单位线上采购各类扶贫产品1000余万元。在苏宁易购和京东商城共上线扶贫产品350个,累计销售600余万元。同时,开发“阳光扶贫”监管系统,通过对扶贫资金流向、扶贫项目实施等流程再造,扶贫对象、帮扶力量、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系统数据相互关联,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监管。

此外,我市将“两不愁三保障”作为精准脱贫的底线红线,推动各项兜底保障措施落地见效。

全面落实“三保障”。落实好控辍保学、困难学生资助等教育扶贫政策,全市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5.18亿元,建档立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无因贫失学辍学现象。严格落实低收入人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保费资助、“先诊疗后付费”等健康扶贫政策,建档立卡人口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90%以上。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动态监测机制,共核查、改造农村危房10496户,其中2020年改造动态新增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户348户,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

织牢兜底“保障网”。注重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稳步提高,由每人每月370元提高至630元,保障低保农户稳定脱贫。落实应保尽保及退保“渐退”政策,全市现有农村低保4.31万户、7.43万人,农村特困供养对象7726人。

构建社会“大扶贫”。全市机关党员干部结对走访捐助各类物资超过1500余万元;团市委、市妇联等群团组织筹集助学助困关爱资金超过950余万元,帮助特困家庭2500余户;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帮千户”扶贫专项活动,参与帮扶企业229个,帮扶低收入人口1.61万人;“苍梧晚报助学公益行”等社会公益性组织自发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

巩固成果 凝心聚力铺就小康之路

在赣榆区赣马镇大毛庄村,提起杨涌,家家户户都竖起大拇指。“我们大毛庄谁家没穿过杨书记送的棉鞋,谁家没受过他的惠啊。”村部东的80多岁李思兰老奶奶提起杨涌就夸。

杨涌是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处处长。2018年1月28日,他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奔赴农村脱贫一线,担任省定经济薄弱村大毛庄村第一书记。在他的带领下,2019年村集体纯收入升至38万元,家家户户有致富门路,村民家门口上班拿工资,邻里关系变得和谐,文明乡风浸润美丽村庄,全村33户贫困家庭86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大毛庄村便一举摘掉了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并获得省级创业型村、赣榆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优秀村等荣誉称号。

杨涌是我市众多“第一书记”的代表。我市在省定经济薄弱村建立“1+3”帮扶模式,每个村安排一位市县领导挂联、一个后方单位帮扶、一名帮扶队员驻村。建档立卡户建立“1+1”结对帮扶机制,每个低收入农户至少有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市委选派了3批9支驻县区帮扶工作队、帮扶队员112名,选派驻村第一书记303名。全市有2名同志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21名同志和12个单位获省级脱贫攻坚奖表彰。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脱贫13.52万户、34.35万人,脱贫率100%,全市累计达标省定经济薄弱村149个,达标率100%。2020年,所有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超过18万元,村均达31.59万元,最高的灌云县南岗镇岗东村达161.78万元。石梁河水库片区在省政协办公厅等联席会议单位的帮助下,片区共投入各类资金39.02亿元,实施各类项目647个。建成山左口乡设施蔬菜、城头镇稻虾综合养殖和扶贫厂房等特色扶贫产业园6个,成功招引江苏沃田集团等龙头企业19个,片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带动低收入家庭就业7200余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灌云县和灌南县两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在省“五方挂钩”单位、省委帮扶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累计脱贫建档立卡户16.24万人,达标省定经济薄弱村78个,脱贫率和巩固率均为100%。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我市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探索防贫新路。建立了“12345”精准防贫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整市域开展精准防贫工作。开发“精准防贫保险”,以现行省定脱贫标准和农村常住户籍人口为基础,将脱贫不稳户和边缘户作为精准防贫重点监测对象,对因病、因学、因灾三类监测家庭及时予以防贫救助。截至目前,全市共筹集精准防贫保费2379.1万元,救助返贫风险监测农户5360户,发放救助金1706.9万元,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加强扶贫资产监管,组织开展扶贫资产“一二三”专项行动,依据扶贫资金来源和用途,通过“一次拉网排查”,分类登记扶贫资产;通过办理不动产权证和扶贫资产登记证“两证确权”,明确资产权属及资产收益分配方案;实现扶贫资金投入清、形成扶贫资产清、扶贫资产收益清的“三清”目标,帮扶对象的收益得到有效保障。“十三五”时期,全市共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7.06亿元,形成扶贫资产1306个,全部确权颁证,扶贫资产累计收益1.02亿元,确保扶贫对象持续稳定增收。

“我市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虽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是对标高水平全面小康和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更高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进一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毛太乐说。(庄婷婷 史贽仁 孙国利 邵沛源)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