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锡山探索苏南发达地区发展新路 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成风景
2020-12-08 06:4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马薇  
1
听新闻

苏南地区人多地少,工商业发达,还要不要下力气发展农业?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曾孕育了工业化道路“苏南模式”的无锡市锡山区,继承当年“华夏第一县”辉煌的“四千四万”精神,在新时代继续敢为人先,奋力探索苏南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新路,10月底成功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金字招牌”收入囊中。

精致,“无锡苗”扎根四大洲

北美的红枫、荷兰的绣球、澳洲的蓝莓、中国的蝴蝶兰……走进无锡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的江苏东郁植物科技公司,仿佛来到了万国园艺博览会。育苗车间里,层层叠叠的展架上摆满了一瓶瓶刚刚培育而成的种苗。不久之后,这些盖着“无锡育”标签的幼苗将漂洋过海, 在世界各地扎下根。

种子种苗是农业的根本,也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原核。自建园以来,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聚焦园艺作物种子种苗主导产业,先后建成全国最大的南方红豆杉实生苗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的彩色苗木引繁基地,在全国多地建设种苗培育基地16万亩,实现种子种苗产业产值22.4亿元,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全国领先。

“通过打造育种‘研发+基地’的模式,无锡苗走向全国、全世界,辐射带动相关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出产的绣球花种苗系列新品种已占到全国市场的80%;胡萝卜和大葱种苗占到全国种植面积的25%和80%;铁皮石斛种苗在江西、浙江、福建多地建有种苗种植基地1万多亩;彩色苗木种苗繁育基地达到5000亩,年产值超2亿元。

智慧,蝴蝶兰“挂钩”物联网

今年5月,无锡第一个自主培育并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哈勃1S在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无锡-浙大生物育种中心繁育成功。这颗开创了“锡稻”新纪元的珍贵稻种,是一个由美国科学院院士、沃尔夫奖得主菲利普博士,浙江大学作物所所长舒庆尧教授,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江祺祥、刘超领衔的“梦之队”,历经10年攻关孜孜以求的结果。

在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十年育一种”的故事并不鲜见。走进园区一家花卉智能温室,数万株蝴蝶兰花开正艳。大棚负责人杨兰华告诉记者:“蝴蝶兰一般只在春节前后开花。我们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套通过物联技术精准控制花期的技术。如今,一年四季,随时都能看到盛放的蝴蝶兰。”

身处“物联网之都”无锡,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搭上物联网的快车,为现代农业插上“智慧的翅膀”。从能够实时监测大田空气、土壤的“智慧稻草人”,到智能化灌溉系统;从遍布大棚的电子眼、传感器,到通过云计算整合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农业服务平台,借力中科院、复旦大学等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农业物联网技术的集成与综合应用在这里渐入佳境。据统计,目前园区物联网覆盖区域达到75%,降低劳动力成本40%以上,单位面积产出率提升15%,生产效益提升10%,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覆盖率达89.06%。

近年来,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与省农科院、扬州大学等11家科研院所设立合作平台,推动一大批农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试验田”,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6.2%。

融合,“园村”联动富了百姓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人影熙熙、欢声攘攘。远近闻名的“最美乡村”山联村里,老支书吴国宝看着眼前大片金灿灿的菊花,心情格外舒畅,“这几年,村里的菊花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村庄环境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连带着我家的杂货店生意也是越来越兴隆了。”

吴国宝告诉记者,在产业园的扶持下,山联村以“菊文化”产业为核心打造了一张金灿灿的乡村旅游名片。多年的贫困村如今“漂亮转身”,去年村级总收入超过1800万元,带动了全村及周边上千人创业就业。

常年在外做工程生意的胶山村村民严国忠,也在家门口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在产业园的支持下,他承包了50亩土地,投资建设了2万平方米的卉聚花卉中心,吸引25户花农入驻。去年,花农户均纯收益达到30万-50万元,还带动了当地100余人就业。

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独创的“园村”联动、“园民”联动的富民增收机制,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面对土地、环境等方面的制约,产业园大力探索“农业+”模式,在主导产业基础上叠加加工、科技、旅游、电商等元素,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接二连三”。园区建成了红豆杉等“产加研销游”全产业链体系,搭建冷链物流服务中心和电商平台,强化农业旅游开发,截至目前旅游人数超240万人次。截至去年底,园区总产值达31.59亿元,带动就业15000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万元。

记者 马薇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