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0

抢救“大家”的文化成果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老生   2017-05-11 10:36:00

  看了《朗读者》第一季最后一期,感慨之余想到我们抢救“大家”的文化成果当有紧迫感。

  这期有8位特别的朗读者,最年轻的75岁,最年长的已经102岁,都是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和文学家。钱谷融是在医院为节目朗读的;有的人朗读声音有些颤抖;方成因身体原因已很难说话,仍坚持拍摄。

  很多人读过钱谷融的《论“文学是人学”》,余光中的《乡愁》,冯骥才的《珍珠岛》;方成的漫画,贺敬之的《白毛女》,马识途的《夜谭十记》改编成的《让子弹飞》,韩美林为北京奥运会设计的福娃,许多人也都不陌生。和已经离开我们的那些文化大家一样,他们的作品凝结了一生心血,感染和影响了一代人、几代人,有的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对这些文化大家身上的文化元素、文学艺术修炼的成果,当有“抢救”的紧迫感,趁他们健在时加以发掘、研究,这也是在保护一个时代的文化宝藏。

  多少事从来急,抢救珍贵文化资源,必须只争朝夕。我曾几次到南京艺术学院林树中教授家里拜访,每次他都指着一堆堆资料说,自己还有好多事要做、好几本书要写。央视《大家》栏目曾专题介绍过林老,他十几年里自费到各国把中华民族几千年流散的名画一一找到下落并整理研究。可是,林老89岁时忽然离去,他未及做的许多事只有留给后人琢磨。来日方长,还真不可成为后生不急不忙的理由。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