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庄学院商学院16名大学生组成的团队启动南京大屠杀微观史调查研究课题;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史实独幕剧《慰安所》近日首演并计划在南京各高校进行巡演……南京历史文化进高校系列活动推出三年来,在校大学生约2万人次参与活动,3000余名相关专业的学生投身志愿服务。5月10日,在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11周年到来之际,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金陵科技学院和南京出版社共同举办了南京历史文化进高校座谈会。
今年是全面爆发抗日战争和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展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今年3月25日,南京晓庄学院16名大学生接受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研究员关于开展南京大屠杀微观史调查研究的培训。记者从座谈会上了解到,这项课题已于近日正式启动,这16名大学生分为8组,已深入到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家庭进行资料搜集和调查整理。“印象最深的是一户住在板桥新村的受害者家庭。”南京晓庄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大一学生李田田告诉记者,老人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离世,他儿子透露的一个细节对自己触动很大。老人晚年已处于失智状态,但只要一听到火车响,就会露出恐惧的神情并喃喃自语:“日本人又来了。”老人小时候就住在火车轨道旁边,十几岁的时候被日本兵扇了一个耳光,导致眼睛受伤并逐渐失明,他对日本人的恐惧延续了一生。
记者了解到,由朱成山研究员领衔的《南京大屠杀300户家庭受害研究》课题组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300户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家庭的微观史调查研究,最终成果将出版为系列书籍,调查采集的数据将纳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社科院的数据库,留予后人。此次南京晓庄学院商学院16名大学生将用两年时间承担200多户受害家庭的入户调查及资料整理等工作。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