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头版截图
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2016年1月和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重庆、武汉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我们保护长江生态、焕发母亲河生机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聚焦“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全力推动长江江苏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五年来扎实推进环境问题整改,全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沿江及全省在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的同时,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必须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放在首位
江苏依江发展、因江而兴,改革开放以来,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态退化、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的沉重代价。长江病实质是发展之病,根子在发展理念。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在深学深悟中纠正片面认识,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不断筑牢全省推动长江大保护的共同思想基础。
深刻认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极端重要性,切实解决政绩观中存在的问题。长江经济带既是经济带又是生态带,更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带,为母亲河“治病”非常重要、十分紧迫,绝不能再欠生态账、吃子孙饭,必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五年来省级财政用于相关长江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等资金1300多亿元。率先在全国建立高质量监测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形成注重发展方式转变、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考核指挥棒,坚决扭转一些地方和干部“重发展轻保护”“重增长轻治污”,甚至“以环境换增长”的政绩观偏差,推动发展思路加快向“靠江护江”转变。特别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挑战,反复强调全省上下要保持高度定力,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不为指标波动所慌乱,不为短期变化所干扰,不为困难增多所畏惧,不为外部议论所困惑,敢于舍沉舟、弃病树,坚定不移走好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刻认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指向,切实解决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问题。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核心是要落实新发展理念,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全省上下兴起解放思想大讨论,提出有没有轻轻松松走在前列的盲目乐观、有没有满足于过去经验做法的路径依赖、有没有图一时之快的行为短视等“九个有没有”,以及为什么江苏化工产业还有如此多的低端环节、为什么整治危险污染小化工的杂音还如此多等“六个为什么”,用发展中的深刻教训警醒干部,切实纠正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的思想,坚决摆脱自觉不自觉就陷入粗放发展的路径依赖,着力解决探索绿色发展新路“不想”“不愿”“不会”的问题,更加自觉地遵循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深刻认识“把握五个关系”的系统性要求,切实解决治理理念中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必须改变过去碎片化、局部性、应急性的治理理念,坚持系统思维,注重规律把握。省委明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不能仅仅限于沿江八市,而是要把省域全境一体纳入;不能单纯讲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而是要与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交通建设统筹起来;不能光靠政府推动,而是要把企业责任、社会参与结合起来;既要下好“全省一盘棋”,还要服务“全国一盘棋”。2018年5月,省委组织沿江八市和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江苏段进行全程考察,并召开工作推进会,此后每半年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突出问题导向,推动长江大保护劲头不松、力度不减。
必须运用系统方法加快修复长江生态
推进长江大保护,必须牢牢把握修复长江生态这个压倒性任务,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整体治理与重点攻坚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利用。目前沿江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五年来最好水平,PM2.5年均浓度“六连降”,长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主要入江支流断面优Ⅲ比例提升34.3个百分点,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腾出岸线60.3公里,新增造林近100万亩,沿江两岸水变清、岸变绿,再现多年不见的江豚鱼跃生动景象。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实施自然生态各要素统筹治理。深入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系统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沿江化工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沿江尾矿库治理“4+1”工程,重点推进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入河排污口、违法违规岸线利用项目等专项整治行动,形成统筹治理的整体效应。目前全省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沿江非法码头全部整治到位,靠港船舶污染物基本实现应收尽收,企业超期库存危废全部清零,全省化肥使用量削减9%,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从系统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着眼,实行污染全链条综合治理。改进生产方式,主要是通过确定环境容量、明确环保标准、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排放。我们制定了覆盖全省的“三线一单”管控体系,实行全省统一的环保、技术、安全标准,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和江苏实施细则,全省8.21%的陆域国土面积纳入了生态红线保护范围。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优化,大力实施重化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行动、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制定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一批化工园区、集中区整体关停、创新转型,一批钢铁石化等重化产能改造提升、逐步迁转,一批重大优质项目通过结构调整、腾出容量顺利落户苏北和沿海。改进生活方式,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深化生态文明市县创建,引导公众从日常小事做起,以个体点滴努力汇聚成全社会生活方式巨变,促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顺应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规律,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宁杭生态经济带,开展长江干流两岸大规模绿化行动,加强退化湿地修复,推进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建设,促进生态系统尽快恢复自身强大功能,走向生态平衡。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决策,给长江水生生物留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使长江水域生态自行恢复生物多样化。探索生态清淤、聚泥成山方式治理太湖,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太湖连续12年实现“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目标。高标准打造20个沿江特色示范段,引领沿江整体生态修复和岸线综合利用。其中南京长江二桥至三桥之间35公里所有化工企业全部退出,整治建成万亩滨江“清肺”;南通五山地区狼山集装箱码头整体搬迁,全国最大的硫磺集装箱集散地全面停业,腾出岸线5.5公里,打造成为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
把握流域污染防治特征,构建跨行业跨部门跨行政区划的共同治理机制。区域共同治理上,在省内建立水环境质量双向补偿机制,相邻市之间签订生态补偿及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在省外推动建立省际治理合作机制、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率先在全国以生态功能区为单位设立9家环境资源法庭,创建“9+1”环境资源审判体系,用最严密的法治全流域、跨区划守护母亲河。排放主体共同治理 上,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排污权和水权等市场交易机制,建立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机制,创新公共环保基础设施集约建设模式,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保护长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部门和市县共同治理上,全面构建省级统筹、市县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省领导重点联系问题整改、省市层面工作专班等制度,深入实施河湖断面责任制,不断提升环境监管和治理的协同效益。
必须着眼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高效融合经济体
江苏沿江地区一直是全省发展的重心,要毫不动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加快推进融合发展,率先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既是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必须,也是长江大保护的根本所在。
坚持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升级。沿江有得天独厚的科教人才优势,必须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集聚。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7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2.8%、44.4%,高新技术企业达2.4万家,百亿级大企业超过120家,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9个入围全国培育对象,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软件、节能环保等产业居全国第一,集成电路、物联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创新和产业层次实现了大幅跃升。
加快互联互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江苏沿江集合了各类交通运输方式,当务之急是要优化体系、互联互通、融合发展。我们以铁路、机场、港口体制改革为牵引,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大框架下,系统规划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高铁方面,成立省铁路集团,南沿江、北沿江、连淮扬镇等一批重大补短板高铁项目加快推进,苏北迈入“高铁时代”。水运方面,深化港口航运一体化改革,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全力打造长江下游江海联运通道示范区,规划建设44条过江通道,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航空方面,组建东部机场集团,优化机场资源布局,无锡硕放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和禄口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枢纽方面,全面推进南京、徐州、连云港、无锡4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做大做强枢纽经济。
促进区域融合,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我们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三大战略统筹起来,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以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为抓手,推动苏锡常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和锡常泰、苏通跨江融合发展,省内全域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宁锡常接合片区上升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城乡发展加快迈入深度融合、共同繁荣发展的新阶段。制定出台高质量推进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意见,统筹沿江沿海、东西双向开放,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连云港国际物流园、淮海国际陆港建设加快推进。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江苏自贸区建设全过程,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同时,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样板,沿江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断增强。
作者:江苏省委书记 娄勤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