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金湖汉服研学:演绎衣冠成语里的历史风华
2024-07-30 10:00:00  
1
听新闻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这个暑期,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新江苏传媒与金湖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旅局、县教体局等共同举办的“金湖汉服旅游消费季”活动正在进行中,这一活动将“汉服+文旅+地标+研学”融为一体,游客和学子表示,这是一次别具一格的暑期体验,与衣冠服饰相关的成语故事印象深刻,脑洞大开。

从衣冠“读懂”古人的学识和身份

汉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代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此次活动将汉服与文旅巧妙融合,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体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钟振振教授表示,服饰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独特的变化和特点。例如,在古代,“麻衣”代指普通百姓,因为棉花传入中原较晚,富贵、官宦人家选用蚕丝制成绫罗绸缎,制作华丽衣裳。“白衣”则代指未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一旦中第,便有官帽、官服加身,从其颜色、标识能分辨品阶和职务。

“白衣宰相”陶弘景的故事十分耐听。南朝时期,陶弘景在镇江茅山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他与太上老君一样,热衷炼制长生不老丹。梁武帝曾“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做官,他却躲起来,并托人捎回一幅画,画面上两头牛,一头悠闲散放在水草间,一头被加上金笼头,被人用鞭子驱赶。

此后,梁武帝与他有了默契,有事就写个手条快马加鞭到茅山求解,陶弘景解疑答惑写成条回寄,常常前一个快递还没到京城,后一个快递又来了。陶弘景如闲云野鹤般在茅山隐居,被世人称为“白衣宰相”,他在古化学、冶炼学、医药学、养生学以及天文历算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成为道教的核心人物。

用故事密码与历史名人“对话”

汉服研学的孩子们喜爱通过解读服饰相关的成语、演绎历史故事。例如,“锦衣夜行”源自《史记·项羽本纪》中“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意思是穿着华美的衣服在夜间行走,谁能看到呢?常用来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锦衣夜行”反映了西楚霸王项羽急于归乡,强烈的乡土情怀和地域观念可见一斑,他希望通过在熟悉的环境中展示富贵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成就,从而获得他人认可和羡慕。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项羽没能充分考虑定都关中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长远战略优势。“锦衣夜行”描绘了项羽的个人心态和价值取向,也为后人在对待成功、名利和战略决策等方面提供了思考和借鉴。

类似的成语还有“鲜衣怒马”,形容人穿着鲜艳的衣服,骑着高大威武的骏马,意气风发的样子。“凤冠霞帔”原本是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后来常用于形容女子出嫁时的华美礼服。“锦衣玉食”指的是穿着华丽的衣服,享用珍美的饮食,形容生活豪华奢侈。与此意义相反的词语有“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破衣烂衫”。

服饰元素的成语中,还有表现态度或理念的。例如“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作嫁衣裳”,字面意思是白白替别人操劳,自己却一无所得,也就是常说的“幕后英雄”。

从成语喻意演绎百姓的“爱恨情仇”

服饰文化的成语或典故,其意思在历史发展中有变化。例如“衣冠禽兽”一词,最早源自明代官员的服饰,指的是当官的。据明清两史的《舆服志》记载,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而且等级森严,不得逾越。衣冠上的禽兽与文武官员的品级一一对应。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

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梨、九品绣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四品绣虎豹;五品绣熊罴、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可见官级越高,官服上绣的禽兽越神勇。普通百姓更用不起奢华的锦缎。那时“衣冠禽兽”是一个褒义词,是士子终身追求、令人称羡的头衔。但到了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百姓便将那些欺压自己的贪官称为“衣冠禽兽”。到了明末陈汝元所著的《金莲记》书中,“衣冠禽兽”一词开始具有了贬义。

钟振振教授指出,“汉服文化至少蕴含了人文、历史和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大有学问,非一日之功,更非几句话说得清的,建议有兴趣的人潜心研究”。他希望,金湖汉服旅游消费季活动,以汉服为载体,深度挖掘服饰文化内涵,为游客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推动当地的旅游消费,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华诚)

标签:
责编:华诚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