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6日淮安讯 去年以来,淮安市公安局淮安分局深入践行“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的警务理念,通过“机制+保障、阵地+宣传、数据+精准”的“3+”措施,从源头压降电诈发案和群众财产损失。2022年,全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和被骗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8.8%和17.26%。
淮安分局主动争取各方支持,成立由副区长、分局局长任总召集人,区委政法委、宣传部等18个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压紧压实党委政府和行业部门主体责任,构建起“党政领导、行业主责、公安主推、社会共治”四位一体的反诈工作新格局。同时,局党委会适时研究部署,局长办公会每月组织推进,形成了常态化工作机制。他们还挑选业务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民警辅警组成反电诈宣传小分队,集中力量开展反诈宣传。去年以来,现场劝阻电诈案件28起,挽回群众损失近200万元,印制防骗宣传资料3万余份发放到群众手中。
淮安分局积极推进“警格+网格”融合,采取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以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区为主战场并辐射其余14个乡镇的巡回宣传活动42场次,宣传受众达10万余人次。他们还利用各乡镇的赶集日,主动走到群众中间,宣传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同时,通过“开学第一课”“小手拉大手”等形式,揭露诈骗手法、传授识别技巧,努力压降校园师生被骗案件。同时利用集市、超市、车站等人员聚集场所的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反诈宣传视频,提高群众知晓率。
淮安分局坚持以防为先,号召群众安装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截至目前安装注册App总数已达30万余人。依托“情指勤督舆一体化”工作机制,指挥中心每周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警情、案件及时梳理研判,分析不同时间段辖区电诈受害人群及特征,结合高发地区、诈骗手法、警情压降情况,深入查找原因,为一线宣传提供靶向指导服务。针对受害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宣传,提升特定对象的防诈骗能力。同时,联合各银行网点构建警银联动防范工作机制,在银行大厅和ATM机放置警示牌、宣传告示,把好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最后一道关口。(蔡瑞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