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张小燕
通讯员 刘明爱
近年来,淮安持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能,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化城市节水,既重视市场对水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又重视行政执法对城市节水的法治保障,坚持“两手发力”,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节水之路。
淮安2017年被授予“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以来,立足常态长效,坚持质效提升,不断深化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所辖4个区均创成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区。
落实节水优惠政策。淮安从“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角度,在全国率先实施省级节水型载体自来水水价中水资源费享受八折优惠政策,每年为获评省级节水型载体的用水户节省支出500多万元,有效调动了用水户的节水积极性。
供水企业开展合同节水。市自来水公司2020年投资240多万元,对淮阴师范学院老校区供水管网进行改造,降低校园管网漏损率,这是全国首个由供水企业在其供水范围内承接的合同节水项目。项目运行以来,年节水15万立方米,年节约水费、应急维修费、人工费等合计50多万元。
组织六大节水专项联合执法行动。近年来,市水利、住建、城管、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每年联合开展节水专项执法行动,有力、有效推动了城市节水工作。开展水平衡测试和用水审计行动,制定年度水平衡测试和用水审计名单并组织实施,每年对20%左右的重点用水户开展水平衡测试和用水审计;开展工业节水行动,督促工业企业循环利用或者回收利用间接冷却水、冷凝水,重复利用尾水,对275家规上高耗水工业企业开展用水信息摸底调查,推动淮安工业园区创建省级节水型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用水量全部达标,建成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5.8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9.83立方米/万元;开展供水管网减损行动,督促公共供水企业通过分区计量、供水管网改造等措施完善供水计量、降低管网漏损,建成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已降至5.67%,居民家庭一户一表率达100%;开展特种用水行业节水行动,市水利局、市城管局每年抽查部分洗车点、洗浴场所和游泳馆,对其用水设施开展检查,督促使用节水设备;开展水效标识管理行动,深入锦绣装饰城、汇通五金市场等开展水效标识及节水型器具检查,生活用水器具市场节水型器具抽检合格率达100%;开展超定额超计划用水整治行动,2020年以来,淮安对数百家单位开展“两超”用水行政提示,探索以行政指导方式协助计划用水户挖掘节水潜力,在此基础上,对确实存在违规用水行为的单位,依据《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等法规予以累进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