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 蕴蓄雄厚底气
产业态势好,则经济韧性强。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淮安市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密切关注产业动态,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引导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向产业链关联企业聚集,助力企业走好“专精特新”“智改数转”之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发展韧性,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筑牢基础。
强引擎
培育壮大“专精特新”
走进江苏三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条自动化纺织生产线令人眼前一亮,整个搬运、扫码、称重、分类、打包的流程,全部实现智能操作。“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不仅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也提高了产品质量。如今,我们的产品获得了国内外服装巨头的信赖,在国内细分市场还保持销量‘单打冠军’的地位。”公司总经理王健康说,企业将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基础上不断迈进,打造全球高效率差异化纤维企业,助力化纤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淮安市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加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力度;扎实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扩量提质行动,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实施精准支持、专业巡诊;组织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场银企对接活动,推荐约1500户优质中小企业进入省工信厅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白名单”库;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服务系列直播活动,200多家中小企业在线收听观看;设立工业强市发展引导资金,对新获评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天一超细金属粉末、常盛动力机械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中央财政支持;组织全市30多户星级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定成长路线图,把脉问诊,优化发展路径,促进全市“专精特新”企业的“隐形队伍”不断壮大。
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0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4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列苏北第二。
增动能
聚力加快“智改数转”
今年3月,淮安市被省工信厅公示推荐为省级督查激励事项——制造业“智改数转”成效明显地区,苏北地区唯一。同样在今年,为创新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淮安市出台《淮安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助力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发力“智改数转”,企业加快“换挡提速”。近年来,淮安市积极策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机遇,从政策、服务、培育等方面发力,加快“智改数转”标杆示范体系建设,以数字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成立“智改数转”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谋划推进百企示范、千企上云、千亿投资、千企问诊、千兆城市等十大行动,1184家企业列入免费诊断名单;建立包含78家机构的“智改数转”服务商资源池,开展“两化”融合、企业上云、工业电商宣贯等系列培训活动,为企业“智改数转”进行免费诊断、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开展市级“智改数转”标杆企业季度评选,评出第一批市级智能工厂3家、市级智能车间14个;在总规模2.43亿元的工业强市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中,拿出1.1亿元支持企业“智改数转”;建立“智改数转”项目库,首期实施项目500项,计划3年内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打造100家“智改数转”标杆示范。目前,淮钢特钢、今世缘酒业、威灵电机、施塔德电梯4家企业成功获批省级智能工厂,宏恒胜、西派仪表两家企业获得省级“智改数转”专项资金1500万元。
聚合力
深入推进“尚贤尊才”
谈起人才引进,江苏悦丰晶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凯志收获颇丰。他介绍,公司根据需求,以年薪500万元全职引进行业顶级专家鲁道夫·德拉瓦尔任企业实验室主任,专项攻克“卡脖子”技术壁垒,实现年产800吨耐热高强无硼砂透明微晶玻璃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今年以来,淮安市聚焦产业紧缺人才需求和“卡脖子”等技术短板,深入推进“尚贤尊才”,以高效的政策、务实的举措,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推动“第一资源”转化为发展的“第一优势”。同时加大“333”产业人才集聚行动推进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培育更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今年上半年,中天钢铁等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在淮安市落地,人才需求十分旺盛,但受疫情影响,校园招聘、高层次人才对接困难重重。针对企业“引才难”问题,淮安市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揽才入淮·共赢未来”淮安市人才发展云推介暨“百校千企”云端引才招聘会和淮安市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引才网络双选会等线上网络招聘会14场;赴南京、西安等地多所高校开展重点企业校园专场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岗位4760余个,引进大专以上毕业生1.4万人;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驻外市人才工作站、淮安籍在外乡贤人才桥梁纽带作用,聚焦企业急需高端人才和“卡脖子”技术攻关需求,开展招才引智“百日竞赛”,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1个、创新创业人才74名。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讯员 冯尚尚 蔡先明 刘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