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江浦区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目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促进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赋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过去,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遇到旱季或涝灾,全靠人工肩挑背扛抗旱排涝。如今,通过平整土地、建好道路,修建涵洞、泵站和灌溉渠等水利工程,不仅增强了农田抗旱、排涝能力,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率和土地流转率,为现代农业产业招引和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条件。总投资1.3亿元、流转土地600余亩的清江浦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2019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项目区内土地平整,沟、渠、路、函、闸配套齐全,是产业园项目落地的关键要素;位于2021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家旺生态农场、廷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个农业重点项目流转土地700余亩,已建成较为成熟的现代农业企业。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为农业生产补充丰富营养。近年来,清江浦区不断加强耕地保护和产业质量提升,及时协调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将已建高标准农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全面落实特殊保护制度;实行良田粮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根据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增施有机肥,科学利用秸秆,全面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今年向上争取50万元专项资金为3000亩耕地实施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工程,提升耕地质量。
“高标准农田+金融保险”为建成项目运行解决后顾之忧。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是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是农田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提高农田工程建设管护质量,清江浦区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管新模式,7月初与保险公司签署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创新推出“农田+金融”建后管护新模式,破解了多年来高标准农田“重建设、轻管护”的现实难题。高标准农田质量保险由保险公司承保项目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损坏风险,同时为工程提供建设中、建成后全周期风险管理服务,实现“建管合一”,保障项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通讯员 李小滨 杜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