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市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协同发挥作用,抓住各类创新主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政策落实落地。
加强创新载体平台建设,不断集聚创新资源。淮安市印发“创建实施方案”“创新16条”“创建任务书”,全面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情况和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就财政科技投入预算情况、2020至2021年部分科技政策资金兑现落实情况等开展督查,确保科技创新政策红利传递到企业端。协调淮阴工学院与淮安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共同承办江苏省首届产学研对接大会淮安国家高新区分会场活动,出台《2022年淮安国家高新区建设全国百强高新区创新突破支持方案》,进一步加强对淮安国家高新区的支持。
推进科创综合体布局,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印发《2022年重点平台(科技云)创新突破工作方案》,对平台建设中的任务和需求进行细化分解落实。目前,淮安市科技云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基本实现平台PC端的科技资源共享,科技大数据分析、企业研发管理和手机端程序、科技助企模块等功能集成。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建设,相继出台了《淮安市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工作指引(试行)》和《淮安市科创综合体(科技产业园)管理工作指引(试行)》等管理规定。目前,2022年科创综合体备案工作已正式启动,淮安市通过专业人员培训、科技企业培育、省级以上科创载体认定等业务指导,鼓励科创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能力。
促进技术成果交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继续推进“苏科贷”,着力深化“淮科贷”,加强与银行合作,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推广“人才贷”“高企贷”等科技金融新产品,切实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半年,淮安市“苏科贷”发放66笔,共计2.753亿元;“淮科贷”授信491笔,授信金额25.7亿元。深入县区(园区)、企业开展科技金融政策宣讲活动,推介“苏科贷”“淮科贷”等业务;联合县(区)、合作银行开展企业融资需求征集、推介活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结合淮安科技云建设,加快建设科技金融服务信息化系统,全力打造集科技金融政策、产品、中介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天士力药业、正大清江等企业的一批技术成果完成交易、登记,“淮豆18”“淮麦701”等10余个农业品种经营权先后在技术市场开标、交易并公示。其中,“淮麦13794”全国品种经营权以683万元转让,创今年单个小麦品种转让价格新高。
培育绿色创新企业,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建设。2022年,市级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将双碳计划列入申报指南,分别在重点研发计划“工业类”“乡村振兴类”和“前沿基础”中设立专项,总支持金额预计近240万元。为支持金湖县创建省创新型示范县试点,专门出台《2022年金湖县创建省创新型示范县支持突破工作方案》,就支持金湖县发展明确了专门的牵头处室和工作专员,明确了支持方式和支持方向,全力支持金湖县积极融入淮安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打造县域创新发展示范区、绿色崛起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讯员 冒伟炜 王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