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淮安模式”锻造“工匠人才”
2021-11-29 09:41:00  来源:淮海晚报  
1
听新闻

小李是江苏共创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新员工。得益于师傅的悉心指导,他迅速掌握了岗位技能,2个月试用期后顺利转正,负责指导小李的师傅也因此得到了一笔激励奖金。今年6月,共创公司针对新员工“融入难、留不住”问题出台《指导师傅新政》,大大改善了指导师傅的带教效果。作为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企业,共创公司改革师带徒机制,成为淮安市产改试点工作的亮点之一。

近年来,淮安市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把脉开方突破产改遇到的瓶颈,在促进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畅通产业工人成才通道等方面创新探索,推出产改试点“淮安模式”,产业工人“人人皆可成才、个个尽展其才”氛围日渐浓厚。

产教融合 人才供需“无缝对接”

江苏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是全国酒店纺织品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近年来,企业转型对人才素能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粗放式引才、培训的方式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峰告诉记者。

“解渴”人才之需,供求是导向。为此,康乃馨织造与常州纺织学院合作,建立康乃馨商学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学院聘请30多名专家教授、学者、企业家为导师,采取“训+练+考+导师辅导”培养模式,使之成为公司人才成长“孵化器”、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加油站”。

一支“康乃馨”,迎来满园春。以康乃馨织造探索的新路径为借鉴,淮安针对职工就业难、企业招工难问题,整合衔接职业教育、在岗培训、评价使用等方面要素资源,以构建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标靶,出台《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引导职校新增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电子竞技等新兴专业点;引导学校对接用工需求,建成盐化工生产、现代农艺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等26个省级现代化专业群,建成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淮扬菜旅游服务等23个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富誉电子与江苏电子信息学院校企联动、人才共育,大三学生提前进厂实习,毕业直接上岗,精准培养新型学徒1300多人。

上述举措,破除了“产教脱节”机制性障碍,实现了院校学生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产业强筋壮骨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师徒结对 擂台比学“你追我赶”

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轧钢厂车间副主任杨庚豹,是从一线职工成长起来的“技能大师”,也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先后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首届“淮安工匠”。杨庚豹的成长成才历程,为淮钢特钢年轻职工素能提升树立起一面旗帜。为发挥“传帮带”作用,杨庚豹领衔创建了“国家级技师创新工作室”,带领多名年轻职工走上班组长、技师、高级技师等骨干岗位。

随着产改不断深入,如何转变产业工人培养“重量轻质”现象,成为普遍性课题。淮安市用行动作答:搭建技能竞赛、网上学习、导师带徒等系列平台,增强产业工人补课充电紧迫感,推动产业工人提升技能、岗位成才。

以淮安区和淮阴发电公司为例。去年,淮安区举办了10场区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近万名职工参赛,950人获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淮阴发电公司则通过推行覆盖全员的实操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素质提升“四位一体”职工技能提升模式,7名一线技工晋升为高级技师,89名职工取得技师、高级工职称。

今年8月,淮安市再出妙招,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十四五’”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意见》,实施“333工程”,即搭建三大平台,包括培训平台、创新平台和交流平台;开展三类竞赛,包括企业内部技能竞赛、行业技能竞赛和市级技能竞赛;培育三类人才,即创新能手、岗位名师和淮安工匠。

市总工会副主席张修和表示,实施“333工程”将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点燃技能提升“助推器”,配好技能精进“金刚钻”。

点面统筹 典型领跑“百花争艳”

产改的根本要义在于激发产业工人活力,锻造高质量产业人才队伍,其中用好典型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实践证明,淮安市坚持抓关键少数、带全员全局“二八法则”,撬动优秀产业人才支点的创新做法,行之有效。

朱玉庭是淮安优秀产业工人代表之一。作为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新一代复合型科技人才,他成功开发多个千万至亿级重大项目,主导的技改项目累计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1500万元,以他为核心的“朱玉庭创新工作室”为公司培养出5个高级技师、9个中级技师、20个调试工程师……朱玉庭先后荣获市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聚光灯”下,不只有朱玉庭。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企业鹏鼎科技青年专家梁佳,研发出国际领先的柔性电路板核心技术,被第一时间纳入淮安市高层次人才培养服务计划,并被评为市劳模;今世缘酒业酿造专家吴建峰被推荐获评全国技能大师,成为淮安新型产业工人中的佼佼者。

在淮安,优秀产业人才被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淮安“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已明确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职工“五小”发明创造也已被纳入全市创新体系,高技能人才都可获发“淮上英才卡”,取得发明专利的职工还将获得重奖。一系列激励措施,激活了一池春水。目前,全市已涌现出“劳模创新工作室”126个,高技能人才总数已突破17.99万,成为淮安产业人才的“绝对主力”。

今年9月,淮安市出台《关于在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5+10”工程的实施意见》。“淮安自获批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以来,目前已形成千家台企落户、千亿产值贡献、千名台商汇聚的局面。”张修和告诉记者,“促进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淮安进一步推动产改走向纵深的发展方向。”通讯员 陈兆燕 蒋蕖 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标签:
责编:邵佳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