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李庄村有两个响亮名号:“苏北芦笋第一村”“中华织锦第一村”。谁曾想,2016年这里还被列入市级低收入村。短短五年,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该村集体年收入从零突破50万元,走出一条兴业富民的“锦绣大道”。
聚合力,云锦织出好营生
李庄村的云锦产业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那时有村民从南京学来技术,开办云锦“小作坊”,渐渐地,织云锦成了当地人的一门重要营生。
虽然有一定技术积累,但很长时间,云锦在李庄村是“多而不强”。怎么办?创品牌,聚合力!当地政府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建立云锦产业园区,将多家云锦作坊汇聚到园内,同时完善产业园功能配套,提升品牌形象。有了政府统一引领,原先的云锦小作坊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产值逐年提升。
如今,产业园已吸收700多名村民就业,年产云锦1.5万平方米,自主创新产品达400余种,远销新加坡、荷兰、瑞典等国家和地区。耗时10年手工织造的《红楼梦百米云锦长卷》更是代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走出去”项目,首次走出国门、亮相欧洲。
找特色,芦笋产业节节高
李庄村织云锦有技术,但天生的弱碱性沙土,种地却不占优势。转机出现在2019年,当时,邻村有个老板承包了100多亩基地种芦笋,效果很好,“邻村土质和我们村差不多,他们能种,我们应该也能!”薛进军说。
此后,李庄村申请60万的产业富民资金,同时利用“飞地同创”政策,将其他村的富民资金以参股的形式吸纳过来,总共筹集了580万元,建设占地1100亩的芦笋产业基地。承包人则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芦笋购种、育种等。
李庄村芦笋产业基地里的芦笋长势喜人,当年,村集体就收到第一笔15.6万元的分红,当初参股合伙的周边5个村,也因此增收近40万元。该产业园同时带动周边群众近3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建档立卡户67户,每人每年务工收入2万元左右。
抓民生,村容村貌换新颜
村里钱袋鼓,村民日子甜。近年来,富起来的李庄村新建标准化公厕1座,新建污水管网5.6公里,提升内外道路2.2公里,修复破损墙壁、围栏等720平方米,新栽绿化1500平方米……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村里还筹划创建股份合作社,在企业和村民之间架起桥梁。一方面,帮助村内企业快速招工,让老板们安心谋发展,减少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利用合作社平台给村民缴纳社会保险,充分保障村民权益。“村干部就是要当‘店小二’,将村民和企业两方面服务好,壮大村产业发展,给村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薛进军说。
融媒体记者 黄育举 王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