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常州经开区:“经”秋稻浪舞翩跹 和美乡村更多姿
2024-10-24 14:42:00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0月24日常州讯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丰收的果实满枝头……”10月18日,在横林镇卫星村,庆贺丰收的歌声响起,承载喜悦的舞蹈翩跹,观众一同沉浸在稻浪千层的丰收盛景里,这是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常州主场活动现场。当天,各式农特产品、乡村能人巧匠在和美乡村齐亮相,擘画出一幅乡村振兴的蓝图。

农业加“马力” 振兴添“动力”

微风吹拂,565亩高标准农田稻浪滚滚,片片金黄簇拥着舞台。“再过不久,我家的水稻就要丰收啦!”种植户朱洪良向记者分享了秋收的喜悦,他家的稻子亩产逐年提升,预计开收割机不用2天就能全部收完。

自2021年启动实施《常州经开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全区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3万余亩,其中横林镇建成4850亩,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范围面积的占总规模的82%。

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高标准农田田间道路、沟渠等基础配套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因线性工程属性不可避免会占用少量的永久基本农田。”常州经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自然资源保护与修复科科长张佳伟解释。

早在去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今年,经开区在全市率先编制《横林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方案》,调入永久基本农田9.6975亩,与现状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增加了,集中连片的规模化效益也跟着增长了。”张佳伟说。

“良”田“粮”用外,全区正全力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位于横山桥镇,龙潭湖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园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这是东农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州经开区农业生产模式相对分散、体量不大,通过规划打造东农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以“一核两心、一廊三区”农业空间布局为导向,形成一条贯穿农业产业的廊道,发展精品稻米、绿色蔬菜、生物防治、加工物流、休闲农旅五大产业,打造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区、生态特色农业示范区、农旅水乡文化发展区。

“当前,横林镇、横山桥镇一期项目已全面开工;示范园二期项目0.7亿元专项债资金已根据项目清单匹配至各镇,目前正加速推进项目初步设计报批工作。”区农业农村工作局农业服务科科长刘国华介绍。

为产业振兴注入科技新动力,丰收节上,经开区与科技部国杰研究院院士中心、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等地签订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协议,携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乡村绽新颜 和美成新景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的景象美不胜收,不远处,北邵自然村改出了“新景致”,也留下了“老味道”。

北邵村位于卫星村东北角,房屋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年久失修。去年,卫星村启动北邵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工程,于今年8月底正式完工。

村民朱保中家的四间老房子经过改造,不仅由“危房”变“新房”,还有了“红小院”的新身份,内设村情记忆、红小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供销社四大功能分区,成了村庄对外开放的“窗口”。村民邵永正对自家新增的10余平方米小院很是满意,苦于无处养花的他有了莳花弄草的空间,家门口多了许多颜色。“门前的水泥地原本都是自己浇的,高低不平,时间久了还有开裂、凹陷等问题。”村民邵高玉跺了跺脚,“新做的地面平整、安全,清清爽爽。”

丰收节上,卫星村被授牌“常州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看着手中的铜牌,村党总支书记许建飞有了动力:“将以此为起点,带领全村共绘‘阡陌田园、富强卫星’新图景。”

近年来,经开区全力开展片区整治更新试点建设,成功创建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7个、省特色田园乡村2个、市美丽乡村3个。

让乡村更靓、生活更美,经开区率全省之先,开展乡村空间布局规划研究,探索构建覆盖片区“全域、全要素、全层次”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已形成可落地实施的详细规划方案。

“破解乡村地区开发强度较高,建设用地‘铺张化’、用地布局‘破碎化’等痛点问题。”区农业农村工作局农村发展科科长奚伯震介绍,规划研究重点围绕三镇位于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的全部乡村地区,总用地面积约87.66平方公里,涵盖47个行政村,为促进区域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形成布局长期稳定的乡村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仅如此,8月底,全区完成24个规划发展村庄所在行政村的规划审批,于全省率先完成全覆盖。“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耕地与林地保护等各类空间规划的有机融合。”常州经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黄文勇希望,通过规划,村民都能望山见水、留住乡愁,乡村涌动多元业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匠齐聚力 共建新农村

“经开是个好地方!”手捧凝聚着丰收喜悦的“金色稻花”,乡村工匠代表、横林镇狄坂村高标准农田种植户吴建兴向大家推荐脚下的土地。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升级、农村提质,离不开“人”这一关键因素。在经开区,有一群乡村工匠,扎根农村,开拓创新,为全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挥洒汗水、建功立业——

90后“珠二代”高鑫,在横山桥镇朝阳村开了一家珍珠DIY体验店,集珍珠开蚌、展陈、设计、销售等于一体。她的父亲高炳荣在当地经营育苗基地,用昂公鱼帮助珠蚌寄苗;在前黄镇投资建设“渔光互补”项目,实行鱼蚌混养。拥有珠宝鉴定师证书的高鑫,创新经营模式,计划打造自己的珠宝品牌。“我们已经与常州、无锡、南京等地的多家中高端品牌达成合作,开展珍珠开蚌体验活动,着力打响知名度。”

用科技手段管理豆制品生产全过程,捍卫“舌尖安全”;自掏腰包花费700万元预处理生产废水,只为不给环境“添麻烦”;投资600万元打造食育文化体验馆,免费提供食育课程……驰骋“豆”市场的常州市津津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丽英,全力扬企业发展风帆,担文化传承之责。

醉心制腊的手艺传承者蒋成,在横山桥镇创立常州市丰晟食品有限公司已有10年。企业依靠先进设施设备创造适宜制腊的环境,解决了传统腊味季节性制售、成本高昂的问题,实现全年量产和品质保障。如今,企业设备已更新至第四代,每年投入设备更新的资金也从最初的50万元增长至上百万元。

鱼苗人工繁殖达人刘志良、百叶“世家”传承者蒋建新、科学防控助力绿色农业博士后陈新……乡村工匠们用汗水耕耘着脚下的土地。

现场,乡村工匠代表们摆起了“经”品市集,向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和土生土长的村民推介风味独特的地方美食、厚重灿烂的民俗非遗与独具匠心的农创手办。“这么多好吃好玩的,让我们大开眼界又大饱口福。”家住卫星新村的沈菊萍和姐妹们一起来“凑热闹”。

“感谢乡村工匠为建设和美经开的辛勤付出,经开区是一片宜居宜业的热土,我们诚挚地欢迎更多的能工巧匠到经开来安家创业。”区农业农村工作局副局长郑文英说。(常景轩)

标签:
责编:袁俊华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