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常州经开区:技能人才“后浪”奔涌
2024-07-18 16:54:00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7月18日常州讯 日前,《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2024年拟入选培育对象名单》公布,中车戚墅堰所材料工艺研发中心铸造工、科研试制班长张剑云入选。此前,张剑云已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得益于中车戚墅堰所“产改”的好政策,产业工人有干头、有奔头,技能人才“后浪”奔涌。

张剑云正在进行铸造造型工作

作为江苏省和中国中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双试点单位,中车戚墅堰所自2019年起着手推进“产改”工作,出台了“产改”实施方案,形成了四大类83项措施160个具体量化指标。其中,打通职业发展壁垒,培育集技师和工程师于一身的“双师型”人才是重要内容之一。

2019年11月,张剑云从一名一线熔炼工,顺利跨界为“铸造工程师”,成为企业首批“双师型”人才。“本来以为高级技师是‘天花板’,现在打通了技师与工程师的职业发展通道,让我们有了奔头。”张剑云说。

成立于2018年的张剑云劳模创新工作室,确定了金属材料及制备工艺的研究方向。同年,张剑云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复兴号高铁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工作,成功开发出铝基复合材料、高蠕化率大功率活塞环、ADI奥铁体等先进材料。多年来,工作室完成难题攻关项目18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

“在攻克铝基复合材料板材的黑斑缺陷问题时,张工带着我们从熔炼到浇注,历时近两个月的验证、试验、记录、调整,终于解决了问题并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张剑云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毛恒杰如今已成为企业高潜后备人才库的一员。其工作室成员中,3名成为“双师型”人才,4名获“全国铸造行业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评“中车技能专家”。

近年来,随着科技项目产业工人组(序列)、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产业工人重点项目激励协议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的推行,产业工人创新热情空前高涨。

目前,该所实现职位层级晋升的产业工人有1069名,实现职业技能等级提升的产业工人达358人次,产业工人持证比例为100%,培养“双师型”人才50名,特别是以劳模工匠为主体的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孵化器,累计取得了300多项创新成果,33项专利,其中14项成果获全国、省、市等荣誉。

此外,中车戚墅堰所还探索建立了“戚墅堰所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联盟”。今年4月,张剑云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张学斌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签订了《探索可控气氛渗碳炉风叶一体化铸造项目》责任书,正式开启了工作室联盟多专业融合创新。

“张剑云劳模创新工作室重点攻克渗碳炉风叶的材料与铸造难点,张学斌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则侧重于渗碳炉风叶的机械加工与安装测试。”中车戚墅堰所工会工作部副部长耿桦介绍,“联盟”让工作室创新从单打独斗转向多专业融合的集智创新,为之前一些无法解决的跨专业技术难题、工艺流程卡点难题、专用设备研发难题等创造了联合攻关的平台。

依托工作室联盟,一个融合冷热加工、钳工、电工、无损检测和智能制造等专业的宽领域练兵平台逐渐形成。董国节是中车戚墅堰所优秀的设备维修青年人才,他参与了渗碳炉风叶项目。“能够全程参与风叶材料研发和铸造工艺研究,将自身专业技术从设备维修向热加工领域延伸,提升多专业融合的综合技能水平。”董国节说。

如今,在中车戚墅堰所,产业工人成长成才、职业发展有宽广“跑道”,由“工”变“匠”步伐加速推进,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正阔步前行,为中车戚墅堰所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技能人才支撑。(常景轩)

标签:铸造造型;戚墅堰;工作室
责编:季昱希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