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7日常州讯 我们的身边有一群人,他们的年龄、职业、经历各不相同,却不约而同选择在志愿服务中将善意传递播散,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馈赠,积极践行和发扬雷锋精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雷锋”。
10位老人组成助餐服务小队
2月29日9时,丁堰街道丁堰社区第一网格助餐点,10位老人正分工协作:择菜、淘米、烹饪……虽然忙得热火朝天,但一张张布满皱纹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2022年12月,丁堰社区第一网格助餐点成立。“我们探索‘五社联动’模式,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居民互助等方式,让老年人免费享用午餐。”社区副主任刘凯透露,助餐点成立之初,社区专门发布信息,招募热心志愿者。
78岁的张留英、63岁的杨志媛率先报名。“我们都是老党员,即便退休了,也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为了方便老人咀嚼,杨志媛会把菜切成小块,“老人更懂老人。”
“阿英,你淘米辛苦了,等会儿换我们来蒸饭吧。”看到张留英捶起了背,袁荷琴边打扫卫生,边喊道。“阿英是助餐点的主心骨,她每天早上6:30就来开门,下午2:00全部收拾完才回家,从来没有怨言。”袁荷琴说。
助餐点成立一年多以来,越来越多“闲不住”的退休老人被这些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感动,从旁观者、受助者自发转变为参与者。于是,这支助餐服务小队不断扩张,现有10位老人。
72岁的许惠英是“新”志愿者。“助餐点的餐食都是免费供应的,而且志愿者都是老人,每天不辞辛苦,让我觉得有点‘难为情’,就想着过来帮厨。”许惠英笑着说,“在这里,干活都靠抢,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
“欢迎回家!”中午10:30,不少老人前来就餐,志愿者倪榴琴热情招呼着。
一旁,77岁的陈寒娣正在分菜。“去年9月,我成为志愿者,在这里解决了吃饭难题,还结交了老姐妹,我觉得很开心、很光荣。”
一顿“暖心饭”,吃出了邻里情。“你们辛苦了!”“我给你们带了自家做的咸菜。”……用餐的老人们常会向志愿者们表达感谢,拉着他们唠嗑。
“2月19日,陈菊妹互助黑木耳0.5公斤;2月23日,闵仁志互助生粉38袋;2月29日,张永良互助雪菜1.75公斤……”助餐点的小黑板清晰记录着居民们的爱心。志愿者们的善举还吸引了多家企业主动对接,捐赠物资。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组成一个“家”。“退休老人们渴望被需要、被看见,社区将这些有爱心、有干劲的老人们组织起来,就近去帮助其他高龄老人,既可发挥余热,又能传达‘以老助老’‘老老互助’的理念。”刘凯说。
“只要社区需要,我一定上!”
3月1日,记者在横林镇东沿河8号见到黄宝云时,他正同邻居们聚在一起聊家常。这位79岁的老人热心社区事务、关心帮助邻里,在横林社区很有“人气”。
从部队转业退休后,黄宝云回到老家横林,主动申请成为居民小组长,发挥余热。“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因为我是老党员,要冲在前面,为人民服务。”
黄宝云所在的第三小组有居民百来户,他每天走街串巷发材料、做宣传,一心想着要做好社区与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梁。“我经历过两次人口普查,有些年轻人白天要上班,晚上才在家,我就打着手电入户登记信息。”妻子黄美玉看丈夫辛苦,不免心疼,也会帮着“打下手”。
凭借早年工作中积累的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黄宝云很快和大家熟络起来。许多人遇到问题,就想着找“老黄”,独居的87岁老人黄鸿祥就是其中之一。小到换保险丝,大到调解家庭纠纷,他都来敲黄宝云家的门,黄宝云更是“事事有回应”。一句“都是邻居”,文明乡风劲吹。
居民小组长的工作很繁琐也很平凡,虽不起眼,责任心却少不了,有时候,还得充当义务咨询员、反诈宣传员等角色。黄宝云家的客厅里,挂着一件显眼的马甲,红底印着黄字:法律明白人。
“2021年,横林镇司法局工作人员找到我,想发展我做法律明白人。”黄宝云当即应下,在收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专业书籍后,仔细翻阅学习。于是,和邻居们聊天,碰上家庭纠纷、邻里矛盾时,黄宝云会有意附上些法律知识。
由于年纪大了,黄宝云有些力不从心,去年开始,他便不再担任居民小组长,但和邻里的情谊,一如往常。邻居们乐意和他说些家长里短,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请他帮忙,他都爽快答应。平时受到社区的关心照顾,黄宝云也会在社区工作需要支持的时候主动站出来。
“只要社区需要,我一定上!”是这位入党55年老人的宣言。
为残疾人事业助“一臂之力”
“今天我们照例去街上,看看人行道的盲道和坡道有没有破损、缺失等情况。”3月1日,残疾人志愿者周惠中和往常一样,准备穿上红马甲,出门核查无障碍设施。对这位独臂志愿者来说,穿马甲这件事,得费好一番功夫。
54岁的周惠中,因一场事故导致右臂截肢。2021年,他路过遥观镇德邻残疾人之家服务中心,意外开启了志愿服务生涯。“我记得来残疾人之家的第一天,负责人蒋明峰、陈璟夫妇就告诉我,把这里当成自己家。”
短短半年,周惠中就认识了不少残疾人朋友,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进行康复训练,躺按摩椅上放松休息;参加文艺表演,秀出“拿手好戏”;参与各类活动,勇敢互动交流;加入励志自驾游,前往溧阳、苏州、泰州等地……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快乐与爱,更被蒋明峰、陈璟夫妇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周惠中接受了帮助,觉得理应回馈社会,就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者,尽己所能,为残疾人事业助“一臂之力”。
亲身经历了从健全到残疾的巨变,周惠中对残疾人生活的痛点与难点感同身受。于是,他会定期核查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情况,例如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通道等是否配备到位;帮助高龄老人、一户多残家庭检修水电;全程跟进残疾人之家的公益创投项目……
不仅如此,周惠中还会和蒋明峰、陈璟夫妇一起,入户探访辖区内的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一开始,这些家庭对我们非常抵触,后来我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以及从事故致残的痛苦中走出来的心路历程。”慢慢地,他们对周惠中敞开了心扉,如今,他也会定期打电话,劝说患者坚持服药。
“老周,帮忙搬一下辅助性就业要用到的材料。”“老周,我的轮椅坏了,你能来修吗?”不论是残疾人之家,还是高龄老人家里,亦或是助残活动中,都能看到周惠中的身影,他做的好事也被街坊邻里口口相传。
“饮水思源,这是做人的本分。”周惠中拍了拍身上的红马甲,“只要残疾人有需求,我都会去帮忙。我相信,每一名残疾人都可以拥有出彩人生。”(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