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29日常州讯 近年来,常州经开区将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作为重要内容,致力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成为“最美一公里”。冯仲云教育基地、秋白书苑经开馆入选2024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全区累计创成7家省“最美”。
高颜值空间“遍地开花”
横玉路268号,冯仲云教育基地伫立于此。
基地白色建筑形似风帆,前方设浅水景观,取“白山黑水”之意,寓意抗联精神在新时代扬帆前行;整个基地外形呈“人字形”天际线,取“山高人为峰”之意,寓意冯仲云的伟岸人格。
基地外立面五块浮雕,刻画了冯仲云一生的五段重要经历,内部八大展厅,用“一心到底”述说了冯仲云的“一心向党”“一心为民”。
2021年,基地在冯仲云小学落成,是全区首个以介绍抗联历史为内容的红色文化项目。“展陈设计实境化呈现了东北抗联名将冯仲云波澜壮阔的一生和儒将忠魂的品格,庄重而富有内涵。”横林镇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陶俊烨透露,这一文化地标已成为全区红色文旅的亮眼名片。
4公里外,横林市民文化中心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华东地区体量最大的乡镇展示中心。以运河与槐滩形态为要素,文字、图片、实物、多媒体影音、音频触屏互动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横林镇的历史、文化、产业和城市发展。
既有“大而全”的文化地标,又有“小而美”的精致书房——
秋白书苑经开馆中央,“CZEZ”四个字母是常州经开区的英文缩写,书本造型的盏盏灯光别具一格;
具有浓浓民国风情,丁堰·运河公园馆多了几分文艺气息,内部的各种弧形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意境娓娓道来;
田园深处有书香,作为全市首个村级24小时书屋,五一初心馆灯火常亮,红色元素点缀其间,木质外观与周边景致和谐共生;
……
从城市到村落,各公共文化空间或复古或现代,散发着建筑之美、造型之美,为城市发展增添了风景。“在坚持放大特色、塑造优势中,催生公共文化空间的独特魅力。”常州经开区社会事业局文体旅科科长季春凤说。
高品质服务“垂手可得”
年前的一堂冬训实境课程中,党员李丹在冯仲云教育基地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受益匪浅:“我从革命先辈的事迹中汲取了奋进力量。”
作为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冯仲云教育基地还是哈工大、河海大学、常州市委党校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自落成以来,累计承办各类培训、会议、研讨等近100场次,接待党员干部、群众、学生等2.3万多人次。
为回应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7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除具备文化普及、全民阅读等主要功能,还融合了旅游观光、美食餐饮、便民服务、社会治理等创新功能。
横林市民文化中心涵盖秋白书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城市功能。“通过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调动社会各方力量,赋能城市空间塑造,打造现代化、多功能的‘文化圈’。”横林镇宣传委员陆尧介绍。
通过策划开展手作教学、民俗体验、季度生日会、青年沙龙等,秋白书苑经开青年社区馆为住户们拉满“情绪价值”。
五一初心馆组建“小螺号”儿童观察团,号召成员们以童眼看世界、童言议乡村,通过诉求表达、参与决策、监督评价等方式,参与到公共事务中。
坐落于国内首座无围墙、全开放、超低排放的“邻利型”垃圾发电厂内,秋白书苑遥观光大环境馆以“环保科普馆”为特色馆中馆,以多种智慧形式科普环保知识。
公共文化空间各美其美,在此基础上,常州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尝试引进社区教育资源,依托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中小学教师队伍、基层公共文化队伍以及第三方机构等,在全区6家秋白书苑开展“经彩大讲堂”系列活动,增加5大类100项社区教育面授课程以及常州经开区名特优教师“文教融合”互助课程,提升秋白书苑服务效能。
当前,全区已形成“1+6+6+N”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即1个文化活动中心、6个镇街道文化站、6家秋白书苑、N个其他公共文化空间。
以质量、数量“双提升”为目标,今年,经开区将持续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打造一批融合阅读休闲、艺术展演、文化沙龙等服务的新型文化业态,构建新时代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常州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方姣表示。(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