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23日常州讯 “虽然还是以前的老街,但好像又跟以前有些不一样。”1月20日,来参加常州经开区戚墅堰牌楼巷年味集市的戚墅堰老街坊刘栋梁注意到,在改造完工一年多后,牌楼巷这条老街又变了。
这次的年味集市,牌楼巷老街融入汉服巡游、无人机表演等年轻化的新潮元素,给老街带来了更旺的人气和烟火气,“小上海”风格、江南民居特色等文化内核进一步凸显,呈现出了不一样的“老味道”“老格调”。
解放后的戚墅堰地区,因水陆交通便利,工商业基础发达,一度发展迅猛。但随着常州城市发展、运河扩宽和老桥拆除重建等原因,戚墅堰老街也逐渐没落。
牌楼巷老街内留有诸多江南传统民居,并保有古桥、古运河等历史文化遗迹。很长时间内,提到牌楼巷,周边居民就只能想到一个“老”字。
“在改造开始前,沿街商铺没有多少,卖的东西大同小异,虽说老街的历史文化元素不少,却没什么文化吸引力。”77岁的戚墅堰老人蒋建伟说。
为改变这种刻板印象,戚墅堰街道付出了诸多努力:2022年5月1日起,牌楼巷改造工程启动,包括管道治理,路面优化,周边建筑立面出新等。
街道对老巷牌楼、东街、老字号店面等做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力争在保留牌楼巷老街原有建筑格局、风格的同时,引入新兴业态、完善老巷配套,多举措传承传统江南文化元素。
历史建筑完成修缮、恢复功能后,如何修旧如旧留住韵味?戚墅堰街道在牌楼巷开街一年后的今天给出了答案:
走进街区,百年传承的老手艺作坊,在集市上又做起了生意,90年前的老字号酒家饭店,也再次成为民宿或酒店……牌楼巷老街的热闹情形,已经回到记忆中的模样。
“正宗机厂馒头,刚出锅,3块一个!”在牌楼巷林记水饺店铺的门口,机厂馒头的叫卖声让人的思绪瞬间被唤醒,工房区的子弟们吃着机厂馒头长大,一锅机厂馒头刚刚揭开蒸笼,就已全部预定。曾经戚机厂食堂内的大肉馒头,也来到了牌楼巷。
“大家喜欢逛牌楼巷,就是因为它有戚墅堰味。”把戚机厂包子带到牌楼巷的老板王爱林说,通过美食聚拢人气的还有德兴馆点心师傅的摊位,一道传统炸虾饼小吃,让游客们了解这家本帮菜老饭店。
人气提升后,牌楼巷的文化“气氛组”也没有缺位。
经过改造,加高后的河堤修建的观景台,下层是规划好的停车位,上层则是老街野生音乐会的举办地;重新修建的六角亭,成为了民乐爱好者最佳的演奏点;而很多加速传统民特优小吃坊的老板也将店铺选在了牌楼巷,形成了聚集效应。
“用文化吸引人气,用人气反哺文化。”把书画工作室开在牌楼巷的书法家周小兵说,提升老街的软实力,增强了老街生命力,也传播了传统文化。
改造开街一年多来,牌楼巷已经开展了三次寻味集市,一次比一次热闹,成为名副其实的热门打卡地。
老街有了更多新身份。戚墅堰街道建设局工作人员表示,老街改造成功后,戚墅堰将打造系列文化街区。
“我们以文化商圈为打造目标,打造可感受本地市井生活、有趣味的新奇宝藏打卡地。”戚墅堰街道经济发展局招商工作人员张琪说,“今年将持续推进牌楼巷周边、芳渚河文化街区的调整及招商工作,形成主题分明、功能互补的文化街巷,满足市民游客吃、玩、游、购的功能需求,让老街有‘知’有味。”(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