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23日常州讯 沾染、泥塑、版画、花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些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会出自一群小学生之手。
1月9日上午,在常州经开区横林小学劳动育美项目成果展集市上,学生们的作品放在“摊位”上展示。孩子们非常自豪,“这些都是在学校劳动课、社团活动上学到的!”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横林小学是常州市教育局、真爱梦想基金会三方共建的第一个市级美育基地,学校围绕“衣食住行”主题,以“空间+课程+活动”的形式,从农场种植、美食烹饪,到全学科渗透,横林小学的美育活动“打开方式”正变得越来越丰富,成为横林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
动手实践以劳育美
“今天,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我们一起播种了草籽,大家都是第一次知道冬天是种植草种的好季节。老师说,寒假结束后这里就能冒出绿苗,我期盼着明年春天和小伙伴一起在绿地上玩耍。”在上完本周的劳动课后,横林小学的三年级学生江心宜在日记里这样写。
“这已经是学校的一个老传统了,在劳动课开设之前就有,从春季学期开始,每个孩子都会亲手播下种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播种、浇水、施肥,进行农事劳动。”横林小学副校长宋文俭说,在快乐的劳动课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也更加了解自然,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自觉。
劳动课正式排入课表,横林小学劳动课程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维度十大任务群入手,通过开展各类劳动项目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第一类是以校园为核心的教学课堂,将室内劳动课、延时班“三点半厨房”、校园内无土水培、开心农场农耕校本课程有效衔接串联,形成浓厚的劳动课氛围;第二类是以家庭为核心的课后劳动教学,例如周六周日家务半小时劳动锻炼营,“我学妈妈拿手菜”“我来制作家乡菜”等亲子实践活动,形成家校协作的劳育氛围;第三类则是以社区为核心的劳动教学活动,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参与社区志愿活动,走进工厂、农场,让社工、工人、农民等一线劳动者成为孩子们的老师。
不仅有趣更要深刻
“为了让美育基地更有‘技术含量’,促进各学科与美育深度融合,学校还申报了市级教学前瞻性研究项目,以课程+活动双线并行方式开展美的实践探索。”横林小学校长邵瑜介绍。
横林小学全校1600多名学生来自全国23个省市,97%以上学生是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以“美食”为载体,挖掘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食物的独特育人价值,融入到学科活动中。
以语文教学为例,当课文内讲到传统美食时,老师会带领学生来到烹饪体验室,让学生们亲手做一做;美术课上,食物视觉的搭配、餐盘造型选择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数学课上,学生们用分数知识统计食物所提供的营养元素,食品的分类;科学课上探索食物营养及均衡配制;英语课上探讨不同国家美食的差异,食育知识和各学科教学之间无缝融合,课程上得深刻又有趣。
“我们都很喜欢这样的课程。”二年级学生赵萱琪说,“在实际操作中,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更理解美的价值与意义。”
《寻味循美探时节》是美育主题活动课程,每周各地的传统美食和常州的传统美食轮番登场,让学生们记住家乡的味道,感受常州的甜蜜。“天南地北的孩子们在一起调查研究与亲手制作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这都是孩子们在一起边实践边思考的结果。未来,我们还打算打通全校传统节日的研究,每个年级有每个年级研究内容和目标,形成系列化、序列化、普式化的食育课程。”《寻味循美探时节》课程负责人、横林小学教师王晓红说。
常州经开区横林小学学生家长刘华对此也表示肯定,自横林小学开展“饮食与健康”“我学妈妈拿手菜”“厨房小达人”食育活动以来,刘华一家四口便经常全家总动员,沉浸在做美食、尝美食、论美食的情境里,每个人都美滋滋的。
空间开放沉浸育美
“老师远程布置任务、家长帮忙完成作业、学生最后打卡拍照”美育教育就是简单的画画、手工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横林小学的立根楼,四层的建筑空间被打造成为学生们的“美育基地”。美育基地空间内部的装饰、布置都由学生自己一手设计,立体超市、梦想舞台、星光大道、主题手绘等都是学生探索美、创造美、展示美的场域。
“美育教育并非朝夕之得、尺寸之功,更需日将月就、久久为功。”邵瑜介绍,美育基地设有烹饪体验教室、手工艺品制作室、3D打印体验馆,服装设置T台等功能丰富的空间,“这些场域建成后从不上锁,老师们会鼓励学生自己来探索体验,在真情实境内学习,让孩子们的体验感参与感更好。我们还会把学生的艺术作品放在空间内,成为育人的一部分,多途径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这些作品都是由学生在课内或课外完成的,既增加了对学生的认可,也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从而能更加从容地面对美好的未来。”
从课本到生活,从认知到实践,横林小学多种打开方式下的沉浸式美育带给学生的改变潜移默化:很多学生不仅学会了生活技能,学会了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更能从内心深处珍惜当下的生活,循美而行。(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