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14日常州讯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近年来,常州经开区涌现出一大批接地气、聚人气的身边榜样,成为有形的正能量、生动的教科书。
12月9日,“学习身边榜样”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周彩芳、梅鹤康、王郢、俞金坤、黄文娣5位身边榜样的动人故事,引发了台上台下强烈的情感共鸣。
他们中,有奔走于田间地头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基层司法工作者,有身患重病仍心系百姓的乡村振兴领路人,也有不断创新的企业科创“尖兵”,35年坚守“零缺陷”承诺的诚信老厂长,坚守司法为民初心的“梅花庭长”……他们的故事,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可感可触、可追可及,引导广大党员学思践悟、见贤思齐。
离群众近些 解难题快一步
“共产党员,哪有退休这一说!”从遥观司法所所长岗位上退休好几年了,闲不住的周彩芳成立了个人调解工作室,继续为大家排忧解难。在四乡八邻心中,她是有担当、信得过的“周所长”。
同事杨天文还记得,10年前初见周彩芳的场景——那天,百来号外来务工人员乌泱泱地聚在司法所门口讨薪,争吵声快把屋顶给掀翻了。“大家不要吵,管事的人出来讲。”周彩芳一嗓子就镇住了场面,进而几方坐了下来。周彩芳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拿出了一个几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案,最终事情得到了稳妥处理。
多年的实践经验,周彩芳体会到:法律意识淡薄,是造成民间矛盾纠纷发生的主要缘由。为此,她经常走村入户,以处理过的纠纷为题材,自编自演三句半、小品、快板、诗朗诵等文艺形式,让普法教育“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她的表演台本老百姓很喜欢,主动来咨询法律问题。
大到群体性事件的化解,小到夫妻邻里矛盾的处理,大家碰到困难和问题,总是第一个想到她。同事们也很好奇:“周所怎么就能搭眼看出问题,张口讲出办法呢?”周彩芳有她的“八字秘诀”:找到症结,化解心结。她的工作笔记,垒起来有半人高。在她的推动下,遥观镇首创为社区服刑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制度,点燃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在横山桥,也有一位扎根乡土的贴心法官黄文娣。“让老百姓都能够放心而来,满意而去。”是她坚守的初心。
一下午开两个庭,额外做三顿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脚步不停、嘴巴不停、调解不停”,这是黄文娣的日常。可她并不满足,还要“自找麻烦”。在审理一起案件时,她发现这个家庭重男轻女,父母几乎把所有家产留给了儿子,儿子却因为怕老婆,使得孝养老人的担子落到了几个姐姐身上,姐姐们气不过,从而把弟弟告上法庭。
黄文娣找来了案件当事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被告羞得面红耳赤。为督促被告尽义务,黄文娣还主动拉了一个微信群,成了这家老人的“编外女儿”,这边姐姐说,弟弟又没有给钱,那边黄文娣就催,该给钱了!这边弟弟说,最近生意难做手头紧,那边黄文娣就说,宽限几天宽限几天!最近,黄文娣美滋滋地说,“这个群很久没活跃了!要是它哪天解散,我就高兴了!”
在参加妇联“爱心妈妈”活动中,黄文娣认识了一位叫童童的事实孤儿。得知因积分政策入学困难时,黄文娣征求了童童安徽老家户籍管理部门的意见,又积极和当地街道沟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监护人被成功变更为伯父和伯母,从而顺利入学。
甘为孺子牛 实干中出幸福
30年前,五一村的车间和田垄间,一个人脚踏泥泞,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从一家小小的钢球厂开始,一手创办了江南实业集团,擎起了五一村的富足与安康。他,就是五一村老书记梅鹤康。
谈起老梅书记,五一村工作人员蒋心怡眼里泛出泪光:“即使住进ICU病房,老梅书记还在牵挂村里的事,他用生命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1997年,梅鹤康正值盛年,企业办得风生水起,被一致推举为村党委书记。上任第一天,他就迎着朝阳,在村委会广场上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并通过广播喇叭向村民们宣布了“三个一”:一条道路——坚持走“工业立村、集体强村、三产兴村”的发展之路,以江南集团引领和帮助村内所有企业一起共同发展;一个目标——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一定要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决不出现一个掉队的;一个承诺——不拿村里一分报酬,只要村里有需要,自己一定慷慨解囊。
老村庄改造、新建小学、通天然气和长江水、办理失地农民保险、建五一新苑……通过实干兴村,五一村成为闻名遐迩的“江南一枝花”,走出了一条苏南农村率先奔小康的路子。
2015年,老梅书记在体检中发现患上了喉咽癌,当时五一村正全力创建“美丽乡村”。手术后一个多月,他就不顾家人阻拦,每天往工地跑。老伙计们曾打趣“变成了哑巴”,他却笑着在写字板上回应:“共产党员靠干不靠说,咱五一村的幸福是干出来的!”
2019年8月,梅鹤康再次住进ICU病房,第一件事就是在工作群里发信息:“村民喝水是头等大事,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迫在眉睫!”
在留下的笔记本扉页,端端正正地写着八个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八个字,是老梅书记一生的写照。
诚信和创新成就实业基石
1988年,45岁的俞金坤挑着扁担,穿行在绿皮火车的一列列车厢中。他向自己许下了一个诺言:一定要在中国火车上站稳脚跟。35年岁月荏苒,他的实业梦和中国轨道交通紧紧相连,陪伴着中国铁路从“和谐”走向“复兴”。
创业初期,俞金坤既是厂长,又是供销员,还是送货工。为拓展市场,一个月有20多天都在外面跑业务。生意越做越大,他却丝毫不敢懈怠,深知立足质量、诚信经营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2002年,广州地铁二号线项目开工建设,今创艰难获得了价值千万元的订单,然而这批产品在质量上出现了瑕疵。沉默的俞金坤走到车间中央,举起锤子,含泪砸烂了产品。“我宣布,这1000万全部报废!但我相信,以后我们会有更多的1000万!”自此,每天早上开工前,俞金坤都会爬上车厢,给全体员工上“质量课”“诚信课”。
对客户承诺的“零缺陷”,成为今创最具分量的“世界通行证”。今年11月,俞金坤获评江苏“最美诚信之星”荣誉称号。
“科技创新没有灵丹妙药,没有一步到位,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这是中天钢铁集团总裁助理、特钢公司总经理王郢的肺腑之言。
建筑用钢是中天钢铁的立身之本,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2018年,北科大冶金工程博士王郢来到中天特钢,提出了“敢想、敢干,小损失试错”的特钢文化。
创新之路从来充满着艰辛。在一次座谈中,客户提到的缆索用钢盘条要采购日本材料,成本较高,希望国产化。一个念头在王郢脑海中扎根:既然国家需要、客户需要,中天为什么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他带领中天技术团队一次次与客户交流沟通、取样分析,反复比较国内外盘条的质量差距,在历经了两年多不断试验、失败、总结、再试验后,终于成功研制低碳节能的2000兆帕超高强度高耐久性能桥梁缆索用钢。
5年来,王郢带领团队不断创新突破,先后完成“脉冲磁致振荡+电磁搅拌”连铸技术、连铸替代传统模铸生产风电用轴承钢技术、绿色高效大载荷轴承钢球用钢研发与应用等国际领先、填补空白的技术,累计参与拿到30余项专利,并发表论文40余篇,有力推动了中天钢铁的实业报国。(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