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近期基民投资分歧越发明显:有人亏1000多万想赎回 有人补仓1000万
2023-10-31 15:47:00  来源:常州晚报  
1
听新闻

三季度以来,不论股民还是基民,心情大概率不会太好,A股加速探底,三大指数均续创调整新低。上周一开市,23日当天沪指就跌了1.47%,收于2939.29点;反映A股核心资产整体行情表现的中证100ETF基金场内价格跌1.2%,续创年内新低。此外,从本月中旬起陆续披露的公募基金三季报来看,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持续缩水。难怪基民们在网上吐槽,“涨起来扭扭捏捏,跌起来水银泄地,也是服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跌跌不休的行情,投资者的分歧也逐渐加大。

上指再度失守3000点关口,绝大部分基民“亏麻”了

在A股市场,上证指数3000点似乎是个“标志性”的存在,投资者们已经记不得,近几年打响过多少次“3000点保卫战”了。近期,受海外半导体行业制裁、美债收益率上行、白酒龙头三季度低于预期的市场传闻(但实际并未低于预期)等影响,北向资金持续快速流出,叠加市场对经济复苏持续性仍旧存疑,市场进入深度调整阶段,上证指数再度失守3000点关口,连带着市场上大批基金净值“跌跌不休”,“亏麻了”几乎成为绝大部分基民眼下的状态。

“亏了45个点的时候,我以为到‘底’了,没想到它还能往下跌,现在账户浮亏已经超过50%了。”“90后”市民瞿小姐吐槽自己持有的医疗基金,无数次刷新了自己的“投资底线”。“85后”市民汤先生同样损失惨重,“前一阵以为可以‘抄底’了,谁知道抄在了‘半山腰’。”汤先生看了一下基金账户,算上前一阵补仓的成本,今年来他持有的科技主题基金,亏损已经接近35%。

即便是截至10月27日记者发稿时,A股低开高走,沪指涨近1%录得四连涨,大盘重返3000点并创下近一个月最大单日升幅,但这点涨幅显然无法覆盖大部分投资者此前的亏损。

证券时报日前公布的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市场上80%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年内亏损,首位业绩相差95%。

市场信心不足,投资者分歧明显加大

面对如此艰难的行情,眼下投资者分歧明显加大。常州市一家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大盘失守3000点的那个星期,我接到好几个大客户的电话,第一天有个老客户打算将所有基金赎回清空。他持有的基金账户,其总额已经从前两年的2000多万元跌至目前的1000万元,他想及时止损。”该理财经理透露,第二天他接待的另一位客户,则一次性大手笔补仓1000万元。“从业这些年,很少看到如此极致的投资分歧。”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尽管近两年基民的“收成”大多不理想,但以往大部分基民的心态是“捂着躺平”“摆烂”,近期想要赎回、止损的基民倒是较以往有所增加。部分理财经理和证券市场从业者也坦言,目前市场整体情绪较差,部分市场板块出现恐慌情绪。而日前,某私募基金劝客户将基金全部赎回的信在网上也广为流传,引发了关注和热议。

对此,长期关注市场的金融从业者李晔兴在采访中表示,投资分歧明显加大,主要源于不少投资者信心不足,这种恐慌主要来自对市场两个方面的担忧,一方面是对近期陆续公布的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信心不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龙头企业整体盈利仍处在修复阶段。另一方面,是对长期问题,以及对外部巴以冲突等黑天鹅事件的担忧放大化。

李晔兴分析,A股的回暖需要静待资金与情绪变化,但在资金持续流出,信心受到各种事件冲击的情况下,整体大盘仍处在调整的现实当中。不过,从9月经济金融数据反映出经济延续恢复态势,政策密集部署的效果也在逐步显现,后续基本面继续回暖有望为市场提供坚实支撑。建议投资者理性看待短期海外风险冲击带来的市场波动,坚定市场长期向好的信心。

中金公司日前在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历史经验显示,投资者对积极因素反应偏弱和绩优蓝筹及强势板块的补跌,往往是市场下跌行情末期的非理性现象。对于市场后续表现不必悲观,磨底期保持耐心,四季度市场仍有阶段性及结构性机会。

记者 马静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