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常州经开区:“两业融合”天地宽
2023-10-16 16:30:00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0月16日常州讯 交付短短一个月,位于常州经开区的恒耐·创智天地产业园就迎来了43家企业入驻。江苏恒耐集团总经理韩亚伟说,为了当好“园区保姆”,产业园正筹备为入驻企业聘请法律团队、物业团队,还设立了“精诚办”政务服务便利点,助力企业安心发展。

从国内耐火材料“领跑”企业到园区运营服务方,江苏恒耐跳出了“闭门造车”模式,从单一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模式转变,并将其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常州经开区,像恒耐这样转型的企业还有很多。作为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区域,今年1—8月,常州经开区服务业投资增幅27.1%,位居全市前列。制造业为服务业提供场景、服务业为制造业赋能增效的发展态势加速实现。

“‘点’上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线’上深化上下游产业链融合,‘面’上搭好平台、推进区域聚集融合,推动‘两业融合’塑造发展新优势。”常州经开区经发局副局长傅熠说。

育主体,“龙头”示范效应强劲

10月7日中午12点,一辆厢式货车开进了常州经开区一家电子元件制造企业,仓库管理员张峰扫描了司机的装车码,车辆和司机的相关信息瞬间同步进入信息系统,让下游企业第一时间了解发货进度。

该装车码来自顺丰开发的系统。如今,顺丰正从物流快递业务延伸至全供应链解决方案服务。

该电子元件制造企业负责人介绍,以前,发货流程“盲点”不少:货物在途信息、安全状况跟踪不及时、追踪难,信息回传不准确。“通过顺丰运输,物流信息实时更新,随时可查,顺丰的仓储统一配送,客户满意度随之提高。”

在省级重大项目顺丰智慧物流园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办公楼外立面的铺装和粉刷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预计10月底验收。该项目总投资11亿元,将打造为苏南具有影响力的智慧物流科技产业生态圈。

顺丰物流园负责人介绍,围绕不同企业的服务需求,顺丰提供快递进厂、仓配一体化等服务,探索实施“点到点”“仓到仓”“门到门”的精细化服务,推动各类企业驶入产销“快车道”。

另一些设备制造商则开启了“产品+技术+服务”创新运作模式。中车戚墅堰所带动产品上下游配套和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于一年内实现了先进合成闸片的国产化,打破国外发达国家技术垄断局面。中车戚墅堰所科技资源开发主管吕梦熙介绍,他们深入挖掘齿轮箱检修周期压缩的工艺技术创新点,建立属地化共享检修基地模式,降低了客户成本;探索试验评价、人员专业资质认证、技术体系认证等技术服务新模式,打造一体式精准服务认证平台,进一步提升了竞争优势。

吕梦熙说,目前公司已成长为全球排名前三的轨道交通齿轮传动系统“产品+技术+服务”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提供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同时,中车戚墅堰所立足江苏常州,辐射全球轨道交通、风电行星传动、矿山机械等高端装备齿轮传动系统产业集群。

“既能满足客户需求,自身也能获益,深度参与产业链,真正发挥好服务企业的作用”。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杨爱军说,近10年来,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以服务实现了增值,并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我们通过优质服务牵引市场,对客户潜在市场进行信息梳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实现客户服务智能维保平台精细化、定制化、价值化,建立更加完备的客户信息收集、分析、响应与反馈机制,助推服务升级,用有价值的数据赋能客户服务,形成线上线下服务体系闭环。”杨爱军说。

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强劲。去年常州经开区入选江苏省“两业融合”试点区域,中车戚墅堰所、晨光金属涂料、中天钢铁、雷利电机、顺丰运输(常州)5家企业入选试点企业,入选数量全市第一。今年又有5家企业申报市级以上“两业融合”示范企业。

搭平台,升级融合载体能级

不久前,常州派斯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搬迁至位于丁堰街道的联东U谷·东方数字经济产业园,因对高企政策不清楚,本想放弃今年的高企申报。园区运营方了解情况后,积极上门服务,助力企业开展申报认定和复审。

“借助‘链上U谷’平台,入驻企业可及时了解相关咨询、按需采购相关工业品,解决企业刚需。”联东U谷招商经理蒲蓝说。目前园区已与26家优质企业签约,预计投用后亩均税收将达40万元以上。

眼下,园区更新在常州经开区如火如荼推进中,众多新建园区探索资源要素共享共用模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进一步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中吴大道片区,联东U谷·宋剑湖创新智慧港项目正火热推进,今年11月,首批14栋厂房预计将竣工验收。

作为一处新建工业园区,既有可供行车等大型机械进行生产的大厂房,也有可供轻度加工及日常办公、研发使用的标准厂房和办公场所,满足各类企业需求。蒲蓝介绍,园区将化身“保姆”,为企业提供金融、人才、资质、综合管理等服务。

“两业”相融相长,碰撞出绚烂火花:轨道交通产业园内,交铁检验认证(常州)有限公司实验室里,工程师忙碌不停,开展车辆非金属材料防火检测;不远处,逸发新材研究院的培训中心正开展专业人才技术培训;全区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也落在此地,着力完善政、企、研、产、学、金协同推进机制,目前在孵企业已经超过45家;秉持“园区更新配套、产业链上布局”的理念,今年6月,紧邻轨道交通产业园,潞立方运动人才公寓投用……

今年,轨道园获评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潞城街道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姜梨英介绍,成立5年来轨道园已聚集数百家企业,基本实现了全产业链配套,其中主导产业营收近30亿元,园区亩均税收增长约10倍。

新的平台还在涌现:常青里文化旅游街区、文化活动中心、科技金融中心、中天集团双子楼、东方三新产业科创园等正在加速推进。《常州经济开发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编制完成,加速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业融合”,助推“工业强区”韧性更强。

显个性,探索融合发展方向

拆除围墙、增设便民惠民设施,厂区内小桥流水,从“闲人免进”的环保工厂变身“城市新客厅”——光大环保能源(常州)有限公司是全国首个建设在社区里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也是国内首座无围墙、全开放、超低排放的“邻利型”垃圾发电厂。

光大环保能源(常州)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焚烧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提供绿色电力。服务面积达到1533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312万人。光大常州项目配备了2台400吨的焚烧炉,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一吨垃圾可以产生400多度电,年发电量约为1亿度。“垃圾焚烧的热能可以用于蒸汽供应,光大常州项目地处城镇中心,可通过热电联产向外管网供汽,用于工业、印染纺织行业。”常州能源公司总经理陆逸峰说。

在横林科创中心,2000平方米的绿色家居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为绿色家居产业发展提供党建指导、质量检测、技术创新、人才招引、品牌打造、资本赋能、安全环保、产业跃升等各类服务。

今年党群服务中心内还设有绿色家居质量小站,线下设有服务窗口,线上打造了“常州质量码”微信小程序,面向绿色家居企业提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服务。

依托绿色家居产业链,横林科创中心还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成立国家级绿色家居检验检测实验室;在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的指导下,参与各类产品行业标准制定;加强与发改、工信、科技、金融、税务等部门沟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与中国林科院木材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研发创新中心;有序推进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全流程服务股改上市,推进企业“北交所进军计划”。

常州地板协会会长濮维忠介绍,近两年来,横林镇全行业出口占全国近60%,聚集了绿色家居终端企业500多家、配套企业近200家,科创中心多元服务,赋予产业转型发展新的活力,助推绿色家居“走出去”势头更加强劲。(常景轩)

标签:示范效应;常州;服务
责编:季昱希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