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常州的夜市堪称遍地开花,一个多月来,常州市各辖市区、街道直至社区,纷纷打造推出各自的品牌夜市;商业综合体和景区更是不甘落后,都在各自的“家门口”摆起夜市,吸引客流。目前,常州有影响力、“叫得上名”的夜市超过了30处。
夜市遍地开花,如何突破同质化,办出个性来,成为考验主办者智慧的新课题。“夜市提升了所在辖区的烟火气,也给市民提供了消暑娱乐的好去处。但一窝风搞夜市,难免盲目跟风,造成‘千市一面’,出现同质化竞争加剧、互相摊薄客流的结果。”觅渡新语公众号资深网友、长期流连夜市的张先生说。
现象
许多夜市商品类似、价格贵
傅波在西林华兴路夜市卖铁板鱿鱼,妻子在其他夜市卖小丸子和淀粉肠,夫妻俩3年来考察了常州很多夜市,“在三堡街火爆以前,主要是综合体的后备厢集市,主打的都是网红食品。”
三四十元一杯的咖啡、果汁、糖水……在后备厢集市上,饮品和甜品往往成为摊主们的第一选择;价格同样昂贵的捞汁小海鲜、卤味,在集市上也不少见,还有手工制品、玩具饰品等。“后备厢集市的产品针对的受众群体都是年轻人,过于单一。即便是年轻人,也只是图个新鲜,缺少反复消费的欲望。在其他城市,我曾经看到一些综合体的夜市棚子搭好,用了没几次就闲置了。”曾在全国多地负责夜市策划的凌先生说。
今年5月上旬,南大街星光夜市预热时,很多短视频博主表达了对同质化的担忧。对此,凌先生有自己的观点,“全国知名的步行街,比如苏州观前街、南京夫子庙、成都宽窄巷子,商品都不可避免地出现雷同,比如轰炸大鱿鱼、油炸淀粉肠、臭豆腐、冰粉、网红土豆、烤冷面、烤苕皮。因为这些成本低、利润高、出餐快、口味重的商品,才能实现盈利的最大化。常州的夜市也不能免俗,这些商品都很常见。”
然而,如果一个夜市只有这些常规货色,价格还不便宜,就难以吸引顾客。“一些夜市,东西价格贵,一杯柠檬水16元、18元,一份轰炸鱿鱼近20元,一份水果捞四五十元。吃来吃去老三样,实在没味道。”市民徐先生说。
突破
不少夜市试图办出个性
值得欣慰的是,不少夜市的主办者意识到了这一点,或因地制宜、或因势利导,正在通过增加个性化元素的方式,来减少同质化倾向。
8月4—6日每晚5点到9点,常州火车站对面新丰街一商业广场,推出了常州特色农副产品夜市:焦溪翠梨、阳湖水蜜桃、新闸萝卜干、红梅牛奶……“我是来常州旅游的,正愁带点什么土特产回去,这不正好吗?离火车站这么近。”来自苏州的游客葛先生说。而不少老常州也闻讯而至,逛起这个具有地方风味的小集市。
恐龙园迪诺水镇则紧扣二次元动漫主题办起夜市,吸引了大量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从入夏开始,先是恐龙花车巡游,接着是非遗主题,请来了德云社、南拳妈妈等演艺团体助阵,还有最近的动漫主题,风格和传统夜市差别很大。
郑旺是一名小商贩,老家在徐州,目前在常州定居。“常州今年的夜市确实很卷,我跑了几十个,总的特点是种类多、有趣、好玩。在我们老家,夜市类似于集市,除了烧烤大排档,还有衣服、杂货摊,物美价廉,玩的元素没有这么明显。”
在众多夜市中,郑旺和觅渡新语网友张先生不约而同首推汉江路国际街区。“开发了3D灯光秀、非遗互动、艺术表演,还有很多老外的特色小吃摊。”张先生说。而郑旺则对汉江路国际街区对于小商贩的友好态度十分赞赏:“这里从来不驱赶网红青蛙等小商小贩,还准备了空调房间,为我们免费提供休息喝水的场所。”
思考
尝试统筹协调,摆脱同质化倾向
遍地开花的夜市,带动了城市的夜经济和烟火气,但数量多就会分散客流。这也是让主办方、管理者、第三方颇为头疼的事。今年的三堡街夜市明显不及去年火爆,原因很多,但与众多夜市的分流肯定密不可分。“夸张一点说,现在老百姓出门就能逛到夜市,你的夜市没有特色,就不会吸引人,就有被淘汰的风险。”一位综合体夜市的策划者说。
“10月份,是全年夜市的一个分水岭。”有5年夜市推广、策划经验的许先生(化名)介绍,因为天气的原因,愿意出门逛夜市的市民游客会慢慢减少,对一些夜市将是致命的打击。客流少,摊贩商户的生意就会变差。“我在其他城市看到了太多这样的情况和现象,有的地方能‘活’下来的夜市只有十分之一二。”
目前,常州的夜市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这也是同质化严重的重要原因。对此,许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相关部门能不能进行通盘考虑,做到全市夜市一盘棋;至少先做到全区一盘棋,让各个夜市突出个性,做到差异化竞争,让爱逛夜市的市民不再有“逛一处等于逛十处”的感觉。
汪磊 观澜 文 朱臻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