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日常州讯 沿着青城路往东,走进常州经开区遥观镇东村村,一排排农家小楼前,村道干净,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房前屋后菜园丰茂,河塘周边驳岸整洁,偶有白鹭飞过,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风景画跃然眼前。今年以来,东村村投入50多万元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东村村的传统副业以烧制砖瓦为主,至今,村内仍随处可见青砖瓦片,散布着废弃砖窑20多座。“做砖瓦的原材料取自黄土,留下了很多土坑,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河塘。”村民马玉铨告诉记者,由于没有活水,很多河塘脏乱差,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今年以来,东村村投入20万元启动小微水体专项治理工程,共清淤河塘20条,新修了村民用水码头,在河道周边安装了防护栏和警示标识,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提升。“河干净了,路拓宽了,河塘边还加装了护栏,放心多了。”村民邵玉仙家门前有一处河塘,她种植了观赏柚等植物,晚饭后,很多村民都喜欢来这散步、聊家常。
“我们还对大部分污水管道进行改道优化,只保留了少量的防汛和雨水管。”东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勇介绍,村里与养殖户协调,实现两家并一家共同养殖,如今,河里养鱼、岸上种菜,昔日“臭水沟”变成“风景线”。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东村村尽量保留村庄原有特色,发掘传统文化,留住记忆中的烟火气。沿着村道行走,一组彩色墙绘“诉说”着村民古代烧制砖瓦的故事,原来的荒地“变身”停车场和休闲绿地,废弃的青砖青瓦经过整齐排列,既装饰了绿化带、花坛,也让村庄更具江南韵味。
青城路,穿村而过。长期以来,沿街店铺占道经营,货架多、乱、杂、破,常有村民和来往的车辆、行人发生剐蹭,严重影响安全。
“我们召集房东、店主多次召开‘青城议事会’,协商解决村民的诉求。”郑勇介绍,最终,村委严格制定了经营范围,设立了统一的摊柜,以墙体为界外延2.6米,摊柜上张贴文明宣传标语,既做到了规范统一,又保障了群众安全。
路面狭窄、行车不畅是老村庄的另一大难题。在“青城议事会”上,村委工作人员反复与村民沟通协商,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对特别狭窄的区域、有条件的路段,动员村民让出部分菜地,进行路面拓宽;同步实施下水道改造,明沟改排管。
今年,全村共有8户村民主动让出菜地。“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家门口的路拓宽了一米多,安全隐患少了。”村民居岳说。有了村民的“无偿退让”,村道越来越宽阔,环境越来越整洁。(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