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夕阳映照在红梅公园的人工湖上:波光粼粼的湖面、湖边纳凉的老人,再加上水里嬉戏争食的十几只斑嘴鸭,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它们是去年四五月份来公园的,一年多来在湖里安了家,现在喂鸭子的老人小朋友很多,还有人跟它们自拍……游客们都很喜欢这一家子。”天宁胜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红梅公园事业部主管王郁茜说。
不仅在公园里,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这一大家子也成了“网红”。从去年鸭妈妈带着鸭宝宝练习游泳开始,它们就成了市职工摄影协会会长陈亮等几十位摄影大咖镜头里的好素材,很多照片、视频被传到自媒体短视频平台。
“其实,在红梅公园这座市中心的公园里,还有其他野生小动物,比如鸟类、松鼠。出现在城市里的这些‘野’趣,尤其珍贵,应该大家一起来守护。”常州市野生鸟类保护协会会长祁飞鸿如是说。
和游客们相处融洽的这一“家”
傍晚,这一“家”子,经常会出现在红梅公园大草坪旁的映梅湖里,有时甚至会到岸边上踱步。在一位女游客不停地“招呼”下,一只野鸭脱离了“大家庭”,“嘎嘎嘎”地游到岸边。满足女游客的拍照要求后,看到她手中并没有食物,它又游向边上的老人。这两位老年游客,拿出了一个白馒头,分成小块抛进了湖里,小鸭子迫不及待地开始大快朵颐。
仅仅一分钟,颇为壮观的一幕出现在湖面上:隔着一座景观树,十多只野鸭分成两路“纵队”冲向岸边。原来,刚刚还在对岸的它们,同样“眼尖”地发现了抛食物的老人。面对十几只野鸭,老人手里的馒头就不够分了,塑料袋里很快空空如也。野鸭见状,也就不再给面子,分散开来回到对岸。
“它们经常会成群结队上岸,看到有人靠近就会躲到水里,但有人来这里喂食的次数多了,小鸭子还会钻到他们手底下求摸摸。我在这里观察一个多月了,拍照的游客很多,但没有人伤害它们。”一名保洁师傅说。
记者6月中旬一天中午路过红梅公园,看到野鸭成一排整齐地站在湖边,好像是排队晒太阳。数了一下,一共有13只,而它们翅膀上有一小块蓝色羽毛,游客们好奇地上前拍照。
目击游客还原野鸭“求偶”的过程
家住景福苑的陶先生,每天饭后都喜欢到红梅公园散步消食。去年4月初一个晚上到映梅湖边上散步,“一般七八点左右,没风的话,湖面都会比较安静,那次却动静很大。”陶先生突然听到湖中心传来“嘎嘎”的叫声,他走过去仔细一看,发现是几只鸭子在水里打闹。当时,一共有3只,其中两只一路追着打,另外一只好像边上观战。
陶先生回忆,打斗的场面十分激烈,在湖面上留下了十几米的水花,足足持续了十几分钟。然后,三只鸭子就往划船的地方去了。身为公园十来年的老游客,在他的印象中,红梅公园的人工湖里是没有野鸭子的,“因为游客多嘛,周末节假日划船的人又不少,野鸭怕人,不会在这里安家的。所以,当时看到了感觉很稀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晚上过去散步又偶遇了野鸭,但只剩下两只了。于是,他猜测,昨天他看到的是两只公鸭在求偶,而其中一只已经失败。
本以为事情已经过了,但一个多月后,去年5月中旬,陶先生无意间在本地论坛看到了野鸭妈妈教小鸭游泳的照片,一共9只小鸭子,十分可爱,一只接着一只从岸边的草丛中跳进河里。而从照片的场景,他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是在红梅公园塔影湖,也就是高山流水景点附近,“说明我之前看到的就是求偶的场景,鸭妈妈在公园的草丛里产蛋孵化,可能要在公园安家了。”
从此以后,陶先生对这一“家”格外关注,“去年夏天,它们的活动范围大多是在塔影湖,很少到映梅湖那边去。经常有大咖来拍照,围着十几个长枪短炮,因为离得远,也没有影响到鸭妈妈和小鸭子。”
它们叫斑嘴鸭,在城市公园“安家”并不奇怪
记者把野鸭的照片发给了常州博物馆自然部主任雷倩萍博士。她很快回复了记者,“这是斑嘴鸭,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有时会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等水域。”
雷倩萍说,斑嘴鸭是很常见的一种鸭科鸟类,作为冬候鸟,能南北方向进行长距离迁徙。一般,秋季过来春天离开,也会有少量留下来。一般情况下,斑嘴鸭确实多出现在城郊公园或者水系,但在城市公园安家也不算少见。
她推测,这几只斑嘴鸭在去年春天的迁徙过程中,发现了位于红梅公园的这片人工湖,觉得环境很好就留了下来繁殖后代。“至于这群斑嘴鸭会不会最终留下来,也不好说。如果生存环境不受影响,没人打扰,它们会觉得住着很舒服就不走了,也许还是会向北迁徙。但目前来看,它们在这里住的时间已经不短了。”
近几年,红梅公园“野趣”盎然
“除了斑嘴鸭,红梅公园还有其他野生小动物,尤其是鸟类。”作为常州野生鸟类保护协会会长,祁飞鸿经常带孩子到红梅公园进行观察,而他从2020年就开始连续推出常州观鸟报告,“分为两块,一块是常州观鸟报告,另外一块就是红梅公园观鸟报告。”
“红梅公园是常州一个相当有名的公园,也是一个城市观鸟相当有名的地点。”祁飞鸿介绍,2022年全年,协会常州的鸟友在红梅公园新观测到了4种新鸟种:黄眉姬鹟、山鹡鸰、蛇雕、褐柳莺。再加上协会往年的记录,以及今年的三个新增鸟种,汇总统计得出:在红梅公园历年观察到的野生鸟类一共有114种,共包括15目37科,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种。按居留类型来划分,留鸟43种、夏候鸟17种、冬候鸟27种、过境鸟19种、复合类型8种。其中,有两种近危物种。
祁飞鸿经常带孩子到红梅公园进行观测,还发现了松鼠等野生小动物,“虽然在市中心的公园,只要我们不过度打扰他们的生存环境,它们还是很愿意在这里安家的。”
2019年3月份,两只猛禽凤头鹰突然来到红梅公园筑巢,因为大肆捕食红梅公园的灰喜鹊,引来很多摄影大咖,也成为那段时间公园的“头部网红”。而从那年开始,凤头鹰几乎每年春天都会在红梅公园现身,虽然“流量”不再火爆,还是经常会被摄友捕捉到。
“红梅公园的凤头鹰最近为哺育下一代,没有少吃小乌鸫,小灰喜鹊。乌鸫最多给凤头鹰一个俯冲剃光头,灰喜鹊作为鸦科鸟类,比较凶悍,直接俯冲揍凤头鹰!今天凤头鹰找不到食物,只好拿可爱的小松鼠开刀了。灰喜鹊在旁边多次俯冲胖揍凤头鹰!”今年5月底,网友“万古一刀”在本地论坛发帖,其中多段视频再次拍摄到了凤头鹰和公园其他野生鸟类、小动物之间的争斗。
“还是那句话,城市里的野趣更加珍贵,需要我们一起来守护。”祁飞鸿说。(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