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26日常州讯 6月21日下午,为期3天的“2023遇见潞城·城事生活节”在潞城启幕。在戚墅堰街道,焕然一新的牌楼巷寻味集市也再次回归,端午假期,多业态的夜间文旅活动让常州经开区的夜经济更加繁荣。
10万平米开放绿地 解锁跨界新玩法
随着夜幕降临,生活节灯光璀璨,烟火气浓郁,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嬉笑的畅聊声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新城美景图。
潞城生活节所在地位于东城路与潞横路交叉的公共绿地,是今年4月中旬开放的共享绿地,不仅有“看得见”的草坪,也有“坐下来”尽享一段时光的空间。自开放以来,周边市民常在这儿扎帐露营、冷餐休憩、拍照打卡。潞城街道充分利用这块共享绿地,将舞台区、亲子互动区、后备箱市集区、市集区、自由露营区、体育活动区错落分布,并由统一的活力蓝绿系视觉风格串联成一座畅游生活节的乐园。
陕西风味小摊摆满了富硒女娲茶、椴木耳、山竹笋等特色农产品。家住公园壹号的陈庆年说,他是三年前从陕西到常州定居的,特别惊喜在集市上看到家乡风味,瞬间回忆涌上心头。
记者了解到,自苏陕协作以来,常州经开区与平利两地深入开展产销对接,持续搭建销售平台,共同推动建立消费帮扶中心、专馆6处,由平利销往江苏的农副产品累计销售超过4300万元。
一旁的公益小摊成为打卡小景,安全生产、反诈宣传、垃圾分类……让游人了解最新政策。
以“兴趣共鸣”为支点、社交为杠杆的“篷友圈”,正是当下流行的微度假风。露营区内,正在打卡分享朋友圈的刘先生表示:“来到常州经开区,看到由浅到深的点点绿色,听听风的声音,享受悠闲的假期,这种体验感真的很棒!”
记者在现场看到,从屏幕到现实、从耳机到现场、复古、摇滚、民谣三大曲风相互搭配,呈现出一派新气息的潮流热潮;而超开阔的live场地搭配“出圈”的打卡装置,都让人有一种乐享假期的快乐观感。
传统与创新碰撞火花 深度开发“遇见潞城”IP
亲子互动区内,市民王女士带着女儿正聚精会神画彩蛋,这是端午节特有的民俗活动,寓意“逢凶化吉,平平安安”。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此次生活节融入“我们的节日——端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聚焦民俗文化,以游艺的形式让市民感受端午节日文化的源远流长,为传统节日注入新内涵。
6月22日、23日,还开展了投壶、旱地龙舟、五毒飞镖、端午民俗DIY、飞盘等互动活动。
近年来潞城街道举办了多场传统文化和创意体验,深受居民喜爱。去年起,潞城街道推出“遇见潞城”文旅IP,同步推出“遇见潞城·悦读美好”“遇见潞城·仲夏派对”“遇见潞城·礼赞复兴”等群众文化活动子品牌。街道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邓燕茹说:“传统和创新融合,今年深度开发‘遇见潞城’IP矩阵,打造城事文化聚落,形成文化消费赋能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老街回归新貌 时尚文化交响
人头攒动,锣鼓喧天;悠悠运河,灯火通明。随着“寻味”集市活动,戚墅堰街道牌楼巷又火了一把,这条古运河畔的老巷现场美食飘香,人山人海。
此次回归的牌楼巷集市现场,除糖人、糖画、炸串、麻糕等各色小吃外,还增添了文创打卡,民俗表演等文化元素,并推出了牌楼巷专属IP雪糕,让游客在吃喝玩乐中感受传统文化与时尚的碰撞。
“欢迎大家来翰墨轩打卡,我们这里是一个书法爱好者的聚集地,没有入门门槛,大家只要对书法感兴趣那就是朋友。”牌楼巷翰墨轩书法店内,江苏书法艺术家、中国民盟盟员周小兵早早来到店内开门迎客。牌楼巷改造完成后,老周就把自己的书画工作室搬到了巷子里,不遗余力宣传书法文化。如今第一期书法公益课已经结束,暑假即将开始,周老师正紧锣密鼓备课,围绕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课程内容。
据介绍,去年牌楼巷改造开启时,戚墅堰街道对于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例如东街、老字号店面等做了最大程度地保留,在保留牌楼巷老街原有建筑格局、风格的同时,结合历史资料,新建牌楼,让牌楼巷成为宣传城市新形象、讲述常州老历史的文创旅新名片。改造完成后的牌楼巷,实现古今共存、商居和谐的老街新貌,也带回了老巷久违的烟火气。(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