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3日常州讯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陈家坝工业园区,占地700平方米的常州经开区消费帮扶专馆已开业4个月,店员彭春忙着将茶叶、木耳、腊肉等平利农特产品装袋、发货,销往千里之外的常州。“我原本是家庭主妇,在这里看店后有了收入,还能帮乡里乡亲销售农特产品,生活有了奔头!”彭春说。
“平利县已在常州开设消费帮扶超市、专馆6处,这是常州经开区首次把专馆建在平利农特产品源头地,既拓宽了产品销路,还带动了就业,让平利老百姓稳定增收。”常州经开区对口帮扶平利县联络员徐益忠说。
高强是专馆的主要负责人,去年,他开办的成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平利县供销社合作,组建平利县陕陕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专馆的运营。“公司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去年‘双十一’当天,销售平利农特产品总计20万余元。”高强说。
千里守望,共谋发展。作为平利县的苏陕协作对口帮扶区,近年来,常州经开区积极开展消费帮扶、劳务协作、社会帮扶、项目援建等工作,与平利携手奔向共同富裕。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去年8月,由常州经开区重点援建的平利县城关镇第五小学新建工程开工,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地下停车场、标准化运动场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建成后可开设32个教学班,容纳1400名学生,将有效解决日益突出的“大班额”问题。
帮扶触角不断延伸,贯穿区、镇、村三级。目前,常州经开区三镇三街道、8个村(社区)分别与平利县的6个乡镇、8个深度贫困村实现结对全覆盖。
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茶农摘下的茶叶经过加工、包装,出“山”进“城”,来到常州经开区丁堰街道。
茶产业是蒋家坪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该村盘活凤凰茶山优质茶叶资源,陆续建成了2750亩的凤凰茶山市级现代茶叶示范园区。
以茶为媒,丁堰街道与老县镇结对,拓宽了农特产品销路,蒋家坪的茶叶出现在越来越多丁堰爱茶人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街道办以及合力电器等一些企业,都会采购他们的茶叶。通过消费帮扶,去年街道累计销售平利农特产品近20万元。”丁堰街道党工委书记蒋政剑说。
“近两年,丁堰街道共向老县镇捐赠32万元爱心资金,其中一部分就被用于茶园管护。”老县镇党政办主任李胜介绍,利用这笔资金,蒋家坪村完成了300亩老劣茶园的提升改造,并对凤凰茶山长势差、管护不到位的1000亩老茶园实施高标准管护。如今的茶园,不仅茶叶长势喜人,村民收入也节节高升。
平利县兴隆镇,兴修中的东隆大桥已初具模样。“就盼着大桥赶快修好!以后我们上学放学就不用绕远路了,早上还能多睡半小时。”兴隆初级中学学生金益鸣说。
“潞城街道与兴隆镇结对,每年捐赠10万元,兴东社区与九龙池村结对,每年捐赠3万元,结合兴隆镇所需,精准扶持项目。”潞城街道工作人员房玥介绍。
修一座桥,通两岸人,暖群众心。“目前大桥的进度已经完成了90%,后续主要工作是摊铺路面和两边护栏架设,很快就能通行。”兴隆镇东隆大桥施工负责人魏涛告诉记者,届时,不仅能方便学生出行,周边村民逛集镇、购买粮食作物也会便利很多。
平利县八仙镇,八仙社区文化广场,工人们正进行地砖铺设。不远处是去年落成的苏陕扶贫协作文化展示墙,一张张照片记录着苏陕协作的点点滴滴。
八仙镇党委委员、组宣委员詹丹丹介绍,八仙社区文化广场由横山桥镇出资100万元建设。广场位于八仙镇的集镇安置区,建成后将满足安置区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大大地提升了安置区的生活品质。
2022年,江苏财政援助平利资金共计4510万元,用于实施产业、就业、公共服务项目11个。常州经开区选派2名党政干部、18名专技人才到平利支援帮扶,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苏陕劳务协作招聘会15场次,帮助380人赴江苏就业;举办“贺新春·闹元宵”“平利山货进常州”等多场线上线下专场展销活动,累计销售农特产品1889万元;消费帮扶经验入选全国东西部协作示范培训班典型案例。
“我们将把常州经开区的资本、技术、人才优势和平利县的生态资源、生产要素、劳动力优势有机整合,不断激活两地协作新动能。”平利县委常委、副县长赵志刚说。(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