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22日常州讯 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专精特新”企业被视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记者日前从常州经开区经发局获悉,“专精特新”企业数继续更新,省级新增41家,国家级新增4家。至此,常州经开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8家,一年时间,“国家队”“省队”榜单企业数量均实现翻倍。
近年来,常州经开区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对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等方式,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使得一批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赛道进发,形成“头雁领航、强雁高飞、雏雁成长”的“雁阵齐飞”企业梯队,推动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发力,练就绝技
剖析这些进入“国家队”“省队”榜单的企业,既有像龙鑫智能、鼎智智能等掌握产业链核心技术的企业,也不乏光大环保、宏达数控这样的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填空白的企业。
2023年新春伊始,市重点项目宏亿精工汽车安全系统精密零部件项目已经基本竣工,设备也陆续到位,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2023年底。去年,这家企业入选“专精特新”企业“省队”名单。
“我们要用数字还原一个实体工厂。”公司董秘吴铭介绍,目前新工厂才推进了总产能20%,后续随着业务量的增加,预计3年达到生产高峰。记者了解到项目达产后,可年产汽车安全系统精密零部件3000万套、焊管5万吨。
1999年,起步于常州经开区遥观镇的30平方米车间,一台精轧机和6万元流动资金,是宏亿精工最初的模样。彼时,它为本地企业做着低附加值的配套,时代滚滚洪流中,同类型企业止步不前,陆续被市场淘汰出局。而宏亿精工则在大浪淘沙中选定目标,进军汽车用钢管领域,先后投入近5亿元,建造了两个现代化专业工厂区,专门用于生产汽车用钢管,使企业跻身于减振器、汽车被动安全系统、转向系统、传动轴等细分领域。通过投入改造,宏亿实现了部分高端精密管件国产化,这些产品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增长点。
转型,宏亿跨出了坚实一步,第二步是苦练内功,做到“又专又精”。“专”在每一类产品的工序,公司总经理倪宋带领团队逐个制定作业指导书,实施标准化流程,按图施行,确保产品高质量、不走样。“精”于精细高效的管理,宏亿先后投入1500万元用于数字化和精益化智能厂区改造。利用IES生产管理系统,聘请专业精益生产的管询机构,做好工厂内的产品流动管理及生产成本跟踪。
如今企业拥有4项发明专利及60多例实用新型专利,已发展为国内少数拥有原材料加工、制管、热处理、机加工的汽车精密管件全流程生产企业。凭借现代化制造设备设施、成熟规范的管理模式和严格的生产程序,宏亿精工赢得了众多知名企业的认可,是国内外龙头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供应商之一。
或许像宏亿精工这样的企业吨位尚小,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借着“专精特新”,在细分赛道成为佼佼者。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倍增,恰恰折射出常州经开区产业升级转型的澎湃经济活力。
据悉,7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中,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凯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常州神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已上市。
“政”向激励,抬头看路
企业发力,政策也要给力。常州经开区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融资支持,区科技金融局局长李江介绍,2022年,金融机构为27家企业发放“专精特新贷款”3.13亿元。
税务部门则通过税收优惠激活“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动能。
“从2017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1300多万元到2022年超2600万元,税收政策支持增强了我们研发投入的底气。”常州欣盛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伟涛说。
欣盛半导体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它主要从事芯片、载带电子专用材料、多层挠性板、刚挠印刷电路板、封装载板的研发、生产,实现了驱动显示芯片及载带量产,也因此先后获得紫峰奖(科技创新类)、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常州市高新技术产品等荣誉。
“企业转型升级之路不易,但我们深切体会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激励企业科研创新方面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尤其税收专家团队多次上门了解生产研发、政策落实情况,鼓励了我们创新研发的信心。”熊伟涛说,未来,他们将用好税收政策红利,持续加大创新研发力度。
记者了解到,2022年内,新增的4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合计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3.58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8954万元。
资金之外,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个性烦恼,更有“一对一”指导。
“在‘专精特新’培育中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常州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乔强说,2022年以来,他们多次邀请市级专家为企业“靶向会诊”,找准企业痛点,优化解决方案。
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完善寻找发现、孵化培育、扶持壮大机制,不断加强优质企业梯队培育能力,此外,该局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帮助企业积极“上云”,持续增强中小企业发展韧性和活力。
“力争到2025年,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超100家,其中国家级10家。”乔强说。(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