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做“引领者”绝非“跟随者”!常州加速打造“新能源之都”
2023-01-28 16:4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月28日常州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双碳”政策背景下,通过产业链的创新、升级、重构,常州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已崛起成为全国产业高地。今年1-9月,全市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光伏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04.1%、124.8%、34.9%,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超90%,预计全年新能源领域产值超过5000亿元。

常州凭什么可以做“引领者”?

——凭老牌“工业明星城市”的底气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常州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是苏南模式的缔造者之一。这座城市的最亮特色、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力就是制造业。

从乡镇企业改革破局,到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从以“九条龙”为特色的工业体系,到以产业链思维构建十大制造业集群,常州以有效投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基本形成以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干的现代产业体系。

常州牢牢把握时与势,找准国家政策导向和地方产业基础的结合点,作为产业发展的最佳发力点。从推进高质量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到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再到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若干政策、明确以“智改数转”为主攻方向、加速重振产业雄风,常州精准定位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为未来发展谋篇布局。

十年来,常州工业经济规模总量跨上新台阶,工业企业开票销售收入实现翻番,工业用电量增幅超60%。现在常州拥有37个工业大类、工业企业超6万家,产业覆盖度全国领先,在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中列第16位。扎实的工业基础,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天然土壤。

——凭产业布局的“快人一步”

近年来,常州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依托基础好、门类全、韧性强的产业优势,抢抓“新”行业风口机遇,加速探索以“发电、储能、输送、应用”为关键环节的新能源产业“大循环”发展格局。

发电: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

光伏发电领域。光伏产业链条构建完整,覆盖除多晶硅料以外的所有生产制造环节:设备制造(捷佳创、乐萌压力容器、时创能源)、材料制备(聚和新材、斯威克、百佳年代)、电池片和电池组件制造(天合光能、亿晶光电)、光伏电站建设(天合光能、东方日升)。2021年常州市光伏行业产值达770亿元,今年预计突破1000亿元,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据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统计,2021年光伏产业常州市营收占全省16.6%,规模位居全省第一。以天合光能、东方日升、顺风光电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布局风光水互补、高效储能、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出货排名全球第二,聚和新材正面银浆产品市占率国内第一,永臻科技光伏铝合金边框产品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斯威克光伏封装胶膜产品市占率国内第二。

风能发电领域。集聚了天晟新材、长海股份、欧文斯科宁、阿克苏诺贝尔等重点企业,涵盖包括产业链上游的叶片(夹层材料、结构胶、树脂、增强纤维等),产业链中游的风电主机(发电机、轮毂、轴承、齿轮箱、涂料、控制系统等),产业链下游的塔架以及风电运营商等环节。新创碳谷建成国内首条年产3000吨50K大丝束碳纤维碳化生产线,在全球风电行业织物市场占有率达30%,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长海股份玻璃纤维产能位居全国前五。

光热发电领域,龙腾光热是最早进入光热领域的国内企业,在光热核心部件领域实现了国产高温真空集热管首次应用于海外商业化电站的突破。

储能: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主。

动力电池领域。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深度布局,已拥有一大批动力和储能电池生产及配套企业8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5家,涵盖电池材料、电池系统技术研发等31个关键环节,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首位,已建产能126GWh,在建产能70GWh,均位居全省首位,2021完成产值超660亿元,今年预计产值超1400亿元,形成“以溧阳金坛为两大核心、其他区域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龙头企业中,有4家布局常州(宁德时代、SK(北电爱思特)、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其中中创新航、蜂巢能源为中国总部,动力电池产销量全国领先、占全国五分之一,全省第一、占全省二分之一。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入围赛迪科创独角兽百强(2022)前十。今年10月,溧阳动力电池特色产业基地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名单,成为“国字招牌”;中创新航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也是常州历年来融资额最大的IPO项目。今年1-9月,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超千亿,产量(74.8GWh)和销量(65.1GW)占比分别为全省的51.0%、49.2%,全国的20.1%、17.7%。从产能、装机量和主要城市电池企业分布情况看,以城市计,常州已成为动力电池产能、装机量、产业规模行业领先、全球数一数二的城市。

储能电池领域。近年来常州市储能产业加快发展,已拥有储能电池及一批配套生产企业,2021年,全市储能电池产量超8 GWh。主要企业包括江苏时代、天辉锂电、溧阳中科海钠等,由中创新航牵头推进的江苏省动力及储能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常筹运推进。以当升科技(常州)、贝特瑞(江苏)、常州星源、江苏科达利、海目星(江苏)为代表的正极、负极、隔膜、结构件、智能装备等领域企业,大多是国内外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在总部外的最大基地,有力支撑了常州储能电池产业跃升。

送:以智能电力装备产业为主。

作为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常州享有“世界变压器之都”的称号,变压器产品结构覆盖各式型号,常州西电变压器特高压变压器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全国第一,低频电力变压器技术水平全国第一;电力电缆产业、配电控制系统产业也都有着重要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安靠连续两次被央视《大国重器》报道,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同时掌握电缆和GIL两种地下输电技术的企业,博瑞电力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混合级联特高压输电技术。主要依托溧阳市和钟楼区打造两大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集聚区,拥有上上电缆、西电变压器、华朋集团、博瑞电力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规上企业293家,2021年产值830.59亿元,同比增长30.4%;2022年1-9月产值647.38元,同比增长7.7%,预计全年实现产值850亿元。常州西电变压器为白鹤滩-江苏提供的低端柔性直流换流变压器是世界上单柱容量最大的换流变压器;上上电缆是全国绝缘线缆规模最大的企业,AP1000三代核电壳内电缆填补了世界核级电缆领域空白;华鹏变压器63000kVA 110kV干式变压器是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环氧树脂绝缘干式电力变压器;太平洋电力的高速铁路列车牵引供电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安靠220kV三相共箱气体绝缘输电线路、252千伏三相共箱GIL产品和博瑞的±11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阀、±800kV柔性直流换流阀、±500kV直流断路器均为世界首创。

应用: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常州市集聚和培育产业链企业数量众多,覆盖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气仪表系统、灯具、汽车车身、汽车内(外)饰件等10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拥有以理想、比亚迪为龙头的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主要依托武进区和新北区,打造两大产业集聚区。2021年,常州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产值超1500亿元,今年1—9月,实现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58.6%以上,预计今年实现产值超2800亿元。全市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突破22万辆,全省第一、占比52%,预计年内产量将达30万辆。其中,今年1月投产的常州比亚迪月产能突破3万辆、产销已突破百亿大关;理想汽车2019年投产以来累计交付突破20万辆,L9交付首月破万成为大型SUV销冠。

充电设施方面。万帮数字能源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充电设施运营商,建设运营充电桩(公共及共享私桩)合计超过38万台,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和地区。

氢燃料电池方面。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研制了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以“氢燃料电池+动力电池”为动力源。今年10月,永安行发布国内首款大规模量产的氢能自行车,这也是国内首款面向消费端的氢能自行车。

其他方面。还拥有纳恩博、小牛、永安行、九号科技等一批电动自行车、平衡车企业,以及格力博、金鼎等电动工具企业,在动力和储能电池应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凭“有形之手”握住了“无形之手”

能源,被称作经济发展的血液,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驱动力。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经济转型的背后,都离不开能源的推动。传统能源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让世界经济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一场新能源革命,应运而生。

能源在国家统筹发展与安全、参与全球治理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推出符合自身国情的新能源发展规划。

在全球能源治理变革创新的进程中,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和“碳中和”的积极倡议国,正积极探索全球能源治理变革的中国方案,努力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得益于“工业明星城”的血脉禀赋,常州再一次抓住了“时代发展”这只“无形的手”,搭上了“新能源产业革命”的头班车。

常州市委、市政府作为推动发展的“有形的手”,除了基于已有产业空间布局,围绕四个关键环节强根基促发展,建设凸显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式”发展,通过建强“雁阵”型企业梯队、完善本地供应链体系、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等方式推动建链、强链、拓链,持续巩固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还重点发力“两端一转型”,即创新端、应用端和数字化转型。

创新端:以技术优势抢占发展先机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保护创新的制度环境,充分激活新能源产业内生动力。

前瞻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布局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中汽研常州检测中心等研发创新和检测认证平台。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依托中科院物理所,正逐步打造“原始创新、技术培育、工程放大、产业孵化”全链条的高端技研机构。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探索突破机制,支持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中创新航等本地优势企业联合创建江苏省动力及储能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主导动力电池行业标准制定等。动力电池产业已建成检测认证类载体近10家,测试产品覆盖汽车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技术储备全国领先,近三年新增PCT专利52个,获得中国专利奖4个;累计牵头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标准13项。

深度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完善高度适配企业的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滚动编制攻关清单,综合运用定向择优、联合招标、“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企业参与和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聚焦下一代颠覆性技术,全面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截至目前,动力电池、光伏、输变电等产业企业承担省级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产业化项目10个。今年7月,天合光能晶硅电池效率及组件功率输出第24次打破世界纪录,中创新航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260Wh/kg,常温循环寿命≥2500次,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蜂巢能源无钴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245Wh/kg,多项核心技术实现自主突破。江苏时代正加紧攻关新一代车用钠离子电池技术,其具有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等特点,将有效破解我国锂资源短缺瓶颈问题,保障我国动力电池供应链安全。

大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建立切实惠及企业的成果应用转化机制,支持新技术新产品进入省重点推广应用双新目录,组织新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与应用场景对接。对示范应用场景搭建单位,首次购买使用新技术新产品给予资金支持;对列入《常州制造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推荐目录》的产品,支持制造商对产品首张订单投保。今年对55项列入省“双新”目录的新技术新产品及8个优秀应用场景给予资金支持,发放奖励资金1200万元。

应用端:释放消费潜力,促进产业升级

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应用。推动金坛区、天宁区、钟楼区和常州经开区成为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县(区),1-9月,全市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24.53万千瓦,累计155.37万千瓦,全年发电量累计11.9亿千瓦时。

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今年实施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政策,发放购车补贴1000万元,1-9月全市机动车注册登记109461辆,其中新能源车上牌25702辆,渗透率约为23.48%。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64182辆,总数居全省前列。支持国内最大的私人充电服务商和私桩共享平台商万帮数字能源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公共领域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7657根,累计建成各类私有桩超5万根。

创新开展多场景应用。在物理储能上,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是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唯一国家示范项目,建设规模1000兆瓦;江苏溧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装机规模6×250兆瓦,年发电量20亿千瓦时。武进区前黄风电项目成为苏南首个百兆瓦级“风光互补”电站项目。

“智改数转”:数实融合催生新动能

以“智改数转十百千”工程为抓手,支持太阳能光伏、动力电池、新型电力装备等十条优势产业链骨干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通供应链价值链,带动和赋能一批本地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加快培育“灯塔工厂”“专精特新”等百家领航企业,强化产业发展中坚力量;坚持应用牵引,推进千家企业场景应用,促进智改数转深入渗透,加快全产业数字化进程。截至目前,新能源相关产业拥有省级智能工厂8家、省级智能车间80个。

如何持续引领新能源赛道?

蓝图已绘: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

“无中生有”“有中生优”再到“优中做强”,常州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弯道超车、异军突起成为全国甚至全球的中坚力量。新能源赛道雪厚坡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有大幅上升空间。

常州将聚焦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围绕“532”发展战略,以打造优势产业和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多场景应用为引领,高质量推进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智能电网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的创新升级,着力推动新能源在生产、输储、应用环节的融合发展,有序提高全社会各领域的新能源应用渗透率,将“新能源之都”打造成靓丽的城市名片,支撑“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

——目标:剑指“一万亿”

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领域有望形成万亿级产业规模。

在放大规模特色上,到2025年围绕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太阳能光伏及光热、智能电网等领域,重点打造1个5000亿元以上,2个10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培育15家以上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总市值超万亿元的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高质量打造境内外上市公司20家。加快发展储能产业,提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前谋划布局氢能产业。

在创新能力提升上,到2025年创建2—3个国家级创新载体,建设100家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等高水平的企业研发机构;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5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

在加快绿色发展上,到2025年建设100家绿色工厂,开发20个以上国家绿色设计产品,创建3家以上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

在应用场景推广上,到2025年,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地区,力争15%以上建筑屋顶设置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90%以上新建建筑设置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到“十四五”末,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5万辆,基本建成布局合理、适度超前、车桩相宜、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需求。

——措施:锚定促发展

放大发展优势:

支持产业集聚发展。围绕“发、储、送、用”加快产业集聚。发电环节:以金坛区、武进区、新北区、天宁区为重点发展风光发电产业。储能环节:以溧阳市、金坛区为重点发展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输送环节:以溧阳市、钟楼区、常州经开区为重点发展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应用环节:以武进区、新北区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先支持产业集聚发展的地区申报国家和省各类载体、示范、基地等项目。

打造优势产业链。聚焦新能源领域核心产业链,着力锻造优势长板,补齐基础短板,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以高转换效率、高功率为方向,加快高效光伏电池新技术研发。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链以高端化、智能化、清洁化为方向,重点发展特高压设备、智能安全电网设备、绿色高效新能源装备等。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以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为方向,打造整车知名品牌和生态主导型企业,持续做强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动力电池产业链以长续航、高安全、全气候为方向,优化高比能正负极材料、耐高温隔膜、耐高压阻燃电解液等关键材料技术,加快固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狠抓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和重大项目。支持专精特新、潜在独角兽等优势企业通过上市、并购重组等方式延伸产业链,加快企业集团化、国际化进程,打造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快推进江苏时代四期、比亚迪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制造、理想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制造基地(二期)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投产,形成新的增长点。培育一批具有产业链关键环节掌控力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环节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加强与头部企业和机构对接力度,重点巩固延伸太阳能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等优势产业链,积极招引智能网联、氢能、车规级元器件和大尺寸碳化硅晶体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

强化发展竞争力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对生产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到2025年,争取省级智能(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0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20个,打造行业典型应用场景200个。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等现有平台为产业提供科技创新支撑,解决行业基础研究关键共性问题;加快推进江苏省半导体(异质结)叠层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江苏省先进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优先支持新能源企业“三站三中心”建设。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在常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产学研技术供需对接,开展重点面向企业的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持续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重点攻关高端化智能网联汽车、下一代高性能动力电池、高转换效率高功率太阳能电池、先进碳硅类正负极材料、高端隔膜材料、高速化集成化数字化制造装备以及特高压柔性输电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推动攻关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支持龙头企业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等项目,解决行业的卡脖子难题。

优化发展生态

加强产业链配套协作。推动龙头企业对接优势零部件企业,支持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建设本地配套新能源产业的供应链体系,组织本地产业链供需对接。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统筹辖市区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产业公地”的视角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区域分工协作,协同联动推进产业链集群建设,鼓励地区之间通过股权分配、税收分成等方式合作共建重大项目,通过产业集群(产业园区)间的合作共建,实现要素资源共享。

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在“两湖”创新区、高铁新城等重点区域探索建设光伏一体化建筑、光储直柔建筑、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虚拟电厂和氢能综合应用等绿色能源示范工程。在工业园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强化新能源推广和应用。推动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以及工业绿色微网规模化应用,鼓励金坛区、天宁区、钟楼区、常州经开区加快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推进工作,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积极推动既有建筑物光伏改造和实施新建建筑物光伏建设;做好智能化配电网建设工作,切实保障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的大规模接入需求。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大力推进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编制《常州市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规划方案(2022-2025)》,出台《常州市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实施方案》。到2025年,市区内基本实现公交电动化,市区内新增或更新的出租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全市充电设施能够基本满足2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需求。

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锚定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结合汽车零部件制造优势基础,在感知系统、控制系统、车联网等领域加强传感器、线性控制、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智能车灯、智能座舱等方面的技术储备、产品研发,逐步导入整车供应链体系。在现有公共测试道路基础上,加强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能力。

加快储能产业培育。强化国内外高端储能项目招引力度,提升新材料、电池电芯、变流器、系统集成和能量管理等产业集聚化程度,完善储能产业链条建设;引导本地相关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发展大容量、高密度、长寿命储能电池,逐步打造储能领域竞争优势;鼓励现有公共服务平台机构加大储能领域成果转化和对外服务能力,支撑储能新业态完善。

推进氢能产业布局。探索氢能产业发展,加快编制《常州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常州“氢湾”建设,支持常州西太湖氢能研究中心、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及国家氢能源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平台基地的建设。结合该市产业基础特别是装备产业的优势,加大招引氢能装备制造项目力度,在制氢、储氢、运氢等环节招引国内外优势企业来常发展。通过聚焦制储运装备、氢燃料电池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化打造产业集群。

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示范,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开展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布局,推动蜂巢能源等企业提高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水平。支持中创新航建设动力电池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形成标识服务能力,引导产业链企业“上标识”“用标识”,建立对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使用维修、报废回收等环节全生命周期溯源动态管理。

正如经济学者、泽平宏观创始人任泽平所说,新能源行业还在快速的技术变革当中,追赶者非常多,不仅有企业的追赶、产业的追赶,还有各个区域的追赶。

这个行业在快速的奔跑过程当中,常州不能停下来,“新能源之都”建设只可快,不可缓!“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城市精神告诉我们,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赛道上,常州要做“引领者”绝非“跟随者”!

标签:常州;产业链;动力电池
责编:郭玲玲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