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雨露 李文学 文 高岷 陈海渊 摄
记者昨天从市河道湖泊管理处获悉,由于大运河城区段多处河段出现淤积,个别点位已影响引排功能与长效管理,上月起,市河道湖泊管理处、水利工程建设处开始对东坡公园、西水关等6处淤积河段进行应急清淤,清淤河段总长885米、总清淤土方量近4万立方米,采用抓斗式挖泥船进行清淤,计划本月底完成。
全长20.2公里的大运河城区段是常州市境内一条集引水、排涝、景观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骨干河道。市河道湖泊管理处工作人员李文学告诉记者,穿越城区的老大运河于2008年取消航道技术等级,禁止货运船舶进入相关水域,受到上游来水少、分水少、流速缓、泥沙易沉淀及沿河生产生活等因素影响,河道淤积速率较快,城区段年均淤积速率超过14厘米,造成当前河湾、叉河口等部分点位淤积明显。
据了解,自2013年起,市河道湖泊管理处已按计划对市区19条直管河道进行了一轮清淤整治,共清除河道淤泥约130万立方米,投入资金共计4170万余元。其中,双桥浜、横塘浜、三井河、毛龙河、西涵洞、刘塘浜等6条河道及后塘河龙江路以西段采用泥浆泵干河清淤方式,其余12条河道及后塘河东段采用挖泥船清淤。
有市民朋友关心淤泥运输过程中会不会抛洒滴漏。据介绍,市河道湖泊管理处、市水利工程建设处已早有安排,通过船只建档、船只标识、船只装备GPS等措施,加强挖、运、卸清淤全过程管理,特别是运泥船轨迹检查及堆场方量与清淤量的校核形成清淤管理闭环,确保淤泥全部运往堆场。
今后,常州市将进一步开展河道淤积情况监测与分析,结合河道实际淤积测量,形成市区直管河道清淤轮浚实施方案,根据资金安排及工作部署,适时有序稳步推进市区直管河道清淤轮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