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25日常州讯 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2年1月,武进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票决产生10类民生实事,“双减”工作列入“吾有优学”品牌项目。今年以来,武进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组织专题调研、听取专项情况汇报等方式推动“双减”政策,并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发挥代表三个作用,当好三种角色,同心同向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回应社会关切,当好“建言者”
“暑假期间,我们人大代表小组对‘双减’背景下教师负担和家长焦虑进行了一次调查,70%的老师觉得压力过大,家长焦虑情绪较为普遍,在关注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关爱老师、关心家长”“‘双减’对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议开展专项培训、汇聚共享优质作业资源”“城乡学校在课后服务能力和内容上有较大差异,建议加强统筹,健全课后服务资源供给机制”……在“双减”座谈会上,薛博娟、吴晓丽等代表提出的针对性意见建议都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回应和落实。全区已完成首批15个心理健康教育和10个家庭教育指导先进学校建设,举办“父母成长营”、亲子教育讲座100多场,“双促护双减”的工作理念进一步落实深入人心。打造100节“双减”优课,成立“作业管理”专班,出台作业“五项管理”细则,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编印武进区“双减”工作指引和27个典型案例……“双减是小切口,也是系统大工程,只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社会教育的赋能作用,‘双减’才能行稳致远。”
立足岗位奉献,当好“设计师”
“我真诚希望‘双减’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回归教育规律……”在全区“双减”工作推进会上,武进区学校和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秦春华做了激情洋溢的主题发言。作为区人大代表,又是“双减”政策工作推进的设计师,他主持编制了《武进区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武进区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等“双减”具体落实举措,开展综合调研48次,《新时代区域教研转型的实践探索》申报省级规划课题。在广大教育一线人大代表心中,“双减”是撬动教育改革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支点,只有做到教研提档、课堂提效、作业提质才能减负增效,让学生欢迎、家长满意。
发挥作用赋能,当好“合伙人”
“我既是一名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家长,‘双减’政策我不仅举双手赞成,更要发挥好自身能量,做出一份贡献”。区人大代表陶春健多方协调课后服务教育资源,区教育局以“树人红盟”为引领,以党组织共建为纽带,开发了“吾有优学彩虹桥”公益app,链接128个单位15大类近200门课程的社会资源,扩容“协同育人”资源池。暑期,共青团、妇联、街道、社区的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能量和作用,组织开设103个校外教育辅导站,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供学生暑期托管服务,这种既“托”又“管”又“教”的方式,得到了家长的交口称赞。
“双减”实施一年多来,全区学科类培训压降率超过88%,对全区17848名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99.05%家长对课后服务满意,95.78%家长认为孩子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下降。近日,武进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双减”工作情况,要求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以更“高”的站位谋划改革,以更“实”的举措推进工作,以更“强”的合力赋能未来,以更“优”的答卷回应关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打造“吾有优学”教育品牌。(秦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