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智 张建锋
9月6日,工信部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试点名单进行公示,常州经开区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成功入选。全国共23个项目入选,其中江苏省4个,常州经开区入选项目为常州唯一。
近年来,常州经开区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通过搭建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为基地内广大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技术支撑和共性服务,推动传统制造业迈向更高端。
打造“长板”
千亿产业集群动能强劲
“本次入选国家级转型试点,常州经开区在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上的优势是强大基础。”常州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乔强说,轨道交通产业是常州经开区的主导产业之一,2021年实现产值超300亿元。目前,区轨道交通产业基地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建成投用各类平台载体超100万平方米,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由38家增至95家。
前不久,江苏省工信厅公示了2022年度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类)拟认定名单,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成功入围。据介绍,该项目将实现工位可视化管理和质量数据自动采集,实现产品故障预测,成为公司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抢占海外市场的有力保障。
除了中车戚墅堰公司,中车戚墅堰所、今创集团等龙头企业以及信承瑞技术等200多家轨道交通配套企业,业务涵盖内燃机车整车制造和高速列车牵引传动、制动转向等各大领域,产品达2500余种。“依托轨道交通产业园,常州经开区已基本实现全产业链配套,全力打造长三角千亿级交通产业‘火车头’。”乔强说。
定向发力
应用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在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精密注塑车间,智能化生产系统让人眼前一亮。“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与客户的信息交互,帮助打造穿透式供应链,提升客户满意度。”日盈电子信息主管高绩表示,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为底座,实现各要素资源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跨部门、跨企业、跨行业的高效协同,达到了产品个性化设计、定制化生产,订单快速交付以及客户智能服务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效果。
近年来,常州经开区推进分行业、分领域重点工业设备数据云端迁移,优先引导智能化设备上云用云,目前全区超过3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全力打造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涵盖企业诊断、人才政策、仓储物流、资产管理、集采集销、设备上云等服务。
“争取在3年内,建设完成常州经开区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并在运营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平台的集聚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超500家企业利用平台各类应用提升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能力,构建形成省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体系。”乔强说。
撬动杠杆
人才资金直达快兑
把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从“候诊”转向“问诊”。近年来,常州经开区经济发展局联合常州市企业信息化协会、电信、移动、联通常州分公司,邀请高校信息化领域专家及智能制造服务商组建“智改数转”诊断联合体,根据不同企业实际需求提供免费帮助。对390余家企业开展“智改数转”诊断,助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常州经开区还举办针对工业互联网企业的“金融育企资本助力”乡镇行、“金融服务进园区”等活动,推出一系列人才贷、高企贷、设备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累计服务企业超200家,帮助企业解决投融资困难100件。
“我们将优化园区治理能力、丰富为企服务手段、促进产业协同联动,进一步推动经开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乔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