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档案:吴静娟,常州市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杨曌
Q:有家长表示,孩子在假期里比较松弛,因此对新学期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逐步从“放假”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
A:假期松弛可辩证来看,大多是一种很好的释放与自我情绪调节。积极状态下的孩子将“满电”出发,随时开启向往校园生活的积极情绪。反之,消极状态下的孩子会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的“开学焦虑症”,这也是正常的应急情绪。这种情绪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家长需有同理心并调整自我情绪保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去影响、引领孩子回到学习轨道上。可以尝试从四方面做:
第一,从“望闻问切”四个途径了解孩子。家长可观情绪,听烦恼,问缘由,摸底细,从孩子担忧或迷茫的事中巧妙介入,引导孩子并潜移默化积极助力解决。
第二,从孩子暑期行动轨迹中寻找成长点。家长要静下心陪伴孩子一起回忆暑期生活,用孩子喜欢的方式留存美好回忆,增加其回归班级分享的欲望。
第三,从作息时间上逐渐调整。如8月下旬不再旅行,少进行刺激性的娱乐活动,带孩子去书店看看书,早睡早起适度锻炼,促使孩子的心静下来聚焦到学习中。
第四,从对孩子多一些赞赏,多一些积极暗示开始,让孩子对开学充满期待。
Q:不同学段的学生自身应该如何调整状态,迎接开学?
A:首先,学龄前的孩子以及即将进入小学的新生,可以与新学校近距离打个招呼,去逛一逛,看一看……在熟悉环境中拉近距离。其次,跟孩子多聊聊天,聊聊学校美好生活,友好的同学。最后,要养成好的作息习惯,提高自理能力。比如早睡早起,会自己吃饭、如厕,会尽自己最大能力独立做事,会勇敢请求帮助,锻炼一下意志力。
小学中高段学生要从心理上认识到假期的短暂休整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是充满能量去追求美好。要从行动上出发对假期作业进行查缺补漏,找一个让自己静下来的空间静思或与父母聊聊新学期展望,让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有方向。
初高中学生要全面认识和分析自己。开学前不管多忙都要给自己“慎独”时间做好如下几点:首先,学习上要查漏整理、慎思学习方法、追问目标达成;其次,心理上要调整,寻找到自我情绪不稳定、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原因,积极寻求帮助,清晰认识自我,学会放下、包容。然后,理性甩去一些自己或他人都讨厌的负面情绪,做积极的自我。最后,迅速规划新学期月月可完成的小目标,笃定而行。
Q:有的家长会“一刀切”地斩断孩子的兴趣爱好,强行让其收心,对此您怎么看?
A:对于家长“一刀切”斩断孩子的兴趣爱好,从心理上看,父母潜意识里存在焦虑情绪,这种情绪会通过表情、行动、言语给孩子产生一定压力,甚至点燃孩子的叛逆情绪,孩子将会从内心逐渐远离父母,慢慢形成家长所说的“这孩子越来越不爱讲话了”等。因此收心固然重要,但家长对孩子更应多一份宽容,少一些急躁;多一些等待,少一些命令。对于孩子学习状态的回归,家长要冷静,要讲方法,应允许孩子在开学前后有一段缓冲期,有时间弹性给予孩子调整与进入。最后在给予宽容等待的同时,从言语、行动、情绪上做好无声的滋润。
Q:帮助孩子收心时,家长还需要避免哪些误区?
A: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妙在采用引流而不堵截的科学治理。因而家长要避免的误区也是同理:
第一,避免情绪失控,急功近利。家长要巧控情绪,明“欲速则不达”之理。唐僧念经紧箍咒式的碎碎念收心、完全没有商量余地的断崖式叫停、交换条件式的收心……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产生压力、叛逆与没有安全感,从而情绪低落,厌恶开学。
第二,避免简单堵截,草率处理。家长要不“堵”当下,巧“引”方向——“堵”就是不允许做,而“引”会让孩子充满希望。如做一次简单的假期生活总结,寻找一个好的榜样,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