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云(右)吴澄母女,墙上乱针绣作品是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先生与关门弟子陈亚先大师。
山地风 (乱针绣) 孙燕云
梵高 (乱针绣) 孙燕云
黄山 (乱针绣) 孙燕云
大运河 (双面乱针绣)孙燕云 (油画稿: 刘伟光)
2022年8月5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评选的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结果揭晓,孙燕云入选,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实至名归。她是我市获此殊荣的第3人。
这一天距离她的母亲陈亚先获此称号已经过去29年。那年陈亚先64岁,虽然早已退休,却仍旧留在常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里,培养包括她在内的20多位乱针绣新人。
这一天距离她的女儿吴澄决定接班过去了12年。那年吴澄25岁,正自由自在地享受着美好青春。4月的一天,她忽然接到吴澄的电话,电话里吴澄平静地说:妈妈,我现在普陀山,在一块好大的石头上晒太阳。我想好了,决定回来接班。
以这一天为坐标,往前推43年,即1979年。那一年年初,不满20岁的孙燕云考入工艺美术研究所,从此那个站在母亲身边好奇地看着琢磨着、拿一个小绣绷玩玩刺绣游戏的小姑娘,正式入了行。往前推41年,即1981年,她去丹阳吕凤子正则画院求学,从此那个认真再现每一张绣稿的绣女对乱针绣与绘画关系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刺绣车间的20多位同伴,而今还没有放下绣针的,只有她一人。
她是放不下绣针的,这从来都不单是一份工作,不单是一门手艺,这是一个对自己的承诺,一个传承下去的承诺。
杨守玉先生的衣钵由母亲陈亚先传承,这是乱针绣不容撼动的正途,她认为这就是乱针绣的本质。现在,由她来为女儿吴澄做技术指导,由她以学术的态度对作品和商品进行校准与把持,不容偏离。
吴澄将母亲的作用概括为“围绕传承”,意思是保持常州乱针绣的本质。这种本质分两个部分,一是技法部分,由杨守玉先生创立的区别于传统平绣方法的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手法表现画面的技法,二是艺术部分,乱针绣在表现色彩丰富的摄影和油画上有超过任何绣种的优势,因此不输于任何画种的绘画语言。吴澄认为外婆作为杨守玉的亲授弟子,贡献了一些新技法,进一步丰富着乱针绣。而母亲作为外婆的亲授弟子,又在前人基础之上借鉴现当代绘画的抽象性、表现性、民族性,再度丰富了常州乱针绣的内容。
“至于我,”吴澄扑闪着大眼睛,愉快地说,“我负责创新。”
吴澄说的创新,是与商业推广联系在一起的,将艺术变成“用途”。她自言踩过很多坑,踩的坑多了,也就走出了新的道路。她狡黠地一笑,道:“我要‘颠覆’乱针绣艺术。”
吴澄是一个不太愿意走寻常路的姑娘,这一点与她的母亲是一样的。看上去,“围绕传承”的孙燕云有一种老派,用功、努力,专注于专业,往往不知道“外面的行情”。其实在对待乱针绣方面,孙燕云有很强的求新意识。她尝试不同材料,尝试不同审美趣味,甚至打破刺绣的工艺性,将之做成先锋的纯视觉艺术作品。孙燕云尝试过浮雕化的作品,在素描样式的基础上做过单色的青花瓷系列,以及色彩飞扬的抽象性的荷花系列,这些又何尝不是对大众认知的传统乱针绣的“颠覆”?
不过,吴澄说的“颠覆”,指的是给乱针绣注入现代的商业气息,使作品更加国际化。她正在与一些画家合作,使用的是一批装饰性的画稿,这些画稿与传统乱针绣的画稿并不相同。传统的刺绣题材往往是吉祥含义的装饰性花草、折枝花卉、鱼虫鸟兽,乱针绣的题材则比其他刺绣要宽泛,常见壮丽的河山、人像(包括伟人像),尤其是人像绣,乱针绣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吴澄所用的装饰性画稿,完全不同于传统,通俗一点说,是很洋气的国潮风。
吴澄要将这些“颠覆性”的作品用在空间设计和拍卖平台上面,目前正在为嘉德拍卖准备作品。除了作品,还有衍生品,2015年吴澄创立了“承無”品牌——她很调皮地将自己的名字(音)颠倒过来,成立了自己的团队。她开发了乱针绣元素的穿戴系列、实用品系列,正合时尚的国潮风。
她说,艺术必须有商业体系来支撑,否则很难延续,又何来传承。她在建构支撑艺术活下去的商业世界,这个世界很有格调,像她一样朝气蓬勃。她说:“妈妈觉得我有压力,其实我没有压力。我有很多人(指团队),我做的事更有趣——多元化的有趣。我不像妈妈这么辛苦。”
但是在孙燕云眼里,女儿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非常辛苦。孙燕云说,语调里有着明显的心疼:“她揽下了这一摊子所有事务,才有我现在的日子。我现在只要安心研究乱针绣就行。”
我要花一点笔墨,简单介绍这一家子的传承。
杨守玉(1895—1981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丹阳正则学校发明“乱针绣”,校长吕凤子把教学楼命名为“守玉楼”加以表彰。新中国成立初期杨守玉任教于苏州刺绣学校,后因病回常州老家休养,收陈亚先为关门弟子。
陈亚先(1929—2009年)是乱针绣第二代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60年担任常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兼乱针绣针法研究室主任,从艺达55年。
孙燕云,1959年12月生,乱针绣第三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常州乱针绣行业协会会长。自幼师承母亲陈亚先,1979年考入常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2000年成立“陈亚先乱针绣工作室”,2003年创办“常州市孙燕云乱针绣艺术创作中心”,2010年自筹资金创建“常州市乱针绣博物馆”。同时,她培养了包括女儿在内的多位乱针绣传承人。她视乱针绣的传承创新为使命。
吴澄,1985年4月生,乱针绣第四代传人,市级非遗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常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海归。除了开创“承無”乱针绣衍生品品牌之外,还开设线上直播平台弘扬乱针绣,开设乱针绣培训班150多期,参加培训者达3000多人次。
我们一起看看孙燕云吴澄这对母女取得的成绩——
先看一条最近的消息:8月18日,在南京举办的2022中国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上,举行了首批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授牌仪式,孙燕云传承创新基地位列其中。
再看孙燕云近年来获得的主要奖项:
2010年,《荷花》获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天工艺苑·百花杯”精品展金奖。
2011年,《钱学森》获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4年,《江南水乡—青花瓷系列》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中国原创·百花杯”精品展金奖。
2018年,《山地风》获2018全国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国匠杯”金奖。
2019年,《止园图》系列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举办的首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奖。
2020年,《战地蓝花》获2020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
2021年,《常州三杰》获江苏省文艺大奖·第六届民间文艺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
吴澄2005年赴加拿大昆特兰学院学习平面设计,这是一个艺术类专业,为5年后的接班打下基础。4年的留学生活养成了她国际化的视野,这是她日后做乱针绣衍生品和空间设计的理念基础。令人惊讶的是,年纪轻轻的她,乱针绣作品拿的奖也不少,如,《窗》获2011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仕女图》获2013首届江苏省工艺美术新人新作成果展作品大奖赛金奖。她最得意的作品是《穿越时空的对话》,作品中她加入纤维材料——她是一定要创新的。她与母亲的角色分工可能会使得将来她不能如母亲那般创作很多大作品,但是她的传承更有效,因为在普及、让乱针绣走进生活方面,她做得更好。
孙燕云的办公室,有一件她自己很满意的作品,《舞者》,以照片为底本。
她说:“看到这张摄影作品的时候,我心里便做出刺绣的动作。很飘逸,很自在,很美。”
这幅作品,针脚和中国画里的笔墨表达是同样的意思,我写(绣)我心的意思。它就好像是孙燕云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