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登上热搜,引发热议。原来,教育部于近日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就是说,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支持
基本生活技能应是必修课
晚报教育家长群中,参与讨论的家长均表示支持学校开设这项课程。
皮皮妈点赞道:“蛮好的,要大力支持,落实到位。这次疫情政府发了菜,好多人拿了菜也不会烧。所以,基本的生活技能是必修课,不得缺席。”
孩子烧饭,在市民陈女士家早已实行。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都是外地来常务工人员,寒暑假无休,女儿自然从小就学会了做饭。“在她小学三年级时,我负责买菜洗菜,她烧菜,五年级起就自己买汰烧了。孩子比我们想得要能干,只要我们家长肯放手。”
陈女士说,做饭不仅仅是一项家务,其实更包含着很多育人知识。“首先是提高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意识;其次是德育,孩子做了饭才知道父母的辛苦,更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做饭里还包含智育、美育、创新力,美食的做法、色香味的把控,都可以让孩子不断去探索体验,对生活的感受也会更强烈,更有成就感。”
分享
家是所有人的,每个人都必须参与进来
宸宸目前就读七年级。宸妈说,宸宸念小学时,家人就带着他去菜场买菜,学择菜、洗菜,有时也会简单教他炒个鸡蛋、煮面和汤团,跟着爸妈一起包馄饨、饺子、摊饼。
宸妈认为,掌握这些技能是基本要求,从小就应当学会,为孩子今后过集体生活打下基础。
“现在家里不给他练,还指望他长大了自己就会?孩子如果从小就没有劳动意识,会觉得做家务和他没有关系,习惯就成自然了。”
宸妈的理念是,家是所有人的,家务事每个人都必须要参与进来,不要指望他人。“因为当你把希望放在他人身上的时候,你就输了。”
担心
在校学厨是否有安全隐患?
讨论中,也有部分家长提出,在校学做菜恐有安全隐患,不如在家学更适应。“其实下厨做吃的,假期在家家长也可以教孩子做,不一定让学校教。”“八年级~圆圆”说,学校并非致力于培养专业厨师,而且在校孩子多,安全性有待考量,不如在家一对一教学更好。
“六年级-QQ爸”则认为,中国菜大多要点火动油锅,估计学校最多教孩子煮煮面,不大可能学炒菜。
忆当年
父母儿时就会“买汰烧”了
对于新方案的这一变化,不少“70后”“80后”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啦!
遥想自己儿时的样子,群里的家长们顿生万般感慨。不少家长表示,自己在初中时期就已是“小当家”,还有的小学开始就会烧饭、生炉子了。
“坤妈-大1”回忆,自己从初中的寒暑假起,就已是烧饭、洗衣样样干起来了。“初中就能蒸馍馍、炒菜,一到暑假,就成了家里的‘洗衣机’”。
涵涵妈是90年代上的初中,彼时学校的劳动课就开设了做菜的课程。“那时候的孩子自理能力还是可以的,毕竟父母都是双职工,平时要自己弄吃的。我记得在学校有学红烧鲫鱼、青椒肉丝,都是家常菜。”
她说,儿子现在上高一,空闲的时候会自己煮饺子、下面条、煎荷包蛋。“如果学校有这个课程,我很乐意让孩子学。”
链接
什么是“劳动课程”?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同时,这门课程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
劳动课程有哪些内容?
据悉,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学校可结合实际,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杨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