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金坛普降大雨,最低气温已连续3天降至6℃。在疫情防控最吃紧时,“倒春寒”无疑对农业产业“雪上加霜”。该区“三农人”坚持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全力保障春季农业生产正常有序进行。
此轮疫情发生后,金坛区农业农村局火速集结60名“三农人”组建“金扁担”志愿服务队,走进村(社区)和交通要道开展志愿行动。全区连续开展两轮全员核酸检测后,“金扁担”志愿服务队先后到10多个村(社区)支援,开展人员疏导、“二码”查看、测量体温、信息录入等工作。“遇到不能出门的老年人或者病人,我们还会协助村(社区)工作者开展上门核酸检测采样工作。”“金扁担”志愿服务队队员们说。
疫情和“倒春寒”叠加,视农业产业为立身之本的金坛“三农人”昼夜不停,以“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农业春耕、春放春管不误农时等为重点,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经济运行。为全力保障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金坛“三农人”分条线应急响应,下沉到田间塘口一线,及时摸排出全区蔬菜8000亩、生猪存栏4.9万头、禽肉存栏550万羽、鸡蛋日产量约10吨以及常规鱼、虾为主的水产品3550吨的存量,并确定一批保供基地及企业,确保稳产保供。
“针对此次‘倒春寒’气候,我们及时发布了特殊气候生产指导意见,并组织渔业条线技术人员分片区以支部开展线上‘塘口大学堂’主题活动的形式,远程指导生产,提前排除隐患。”金坛区农业农村局水产党支部书记陈文彬说。
“早上5点钟,他们就从城里赶到乡下塘口察看螃蟹生长情况。水产业党支部党员们担心‘倒春寒’影响养殖,还通过线上培训提前告诉我们怎样防范。”在村口、在田间、在塘边,一声声叮嘱、一句句提醒,让处在“倒春寒”时节的金坛农户不再寒冷。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金坛区坚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培养锻炼党员干部,成功以“金扁担”为党建母品牌,集结“塘口大学堂”“蓝背心”“绿纽带”和“绿剑护农”等子品牌,加快锻造“一懂两爱”的“三农”干部队伍。这支“三农”队伍,一头连着国家的“粮袋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走在把乡村振兴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的大路上。(肖温温 曹建军 赵鹤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