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轰隆”……春节前夕,在阵阵轰鸣声中,常州广源热电有限公司的烟囱应声倒下。作为该厂的标志性建筑,这座百米高烟囱的拆除,标志着青龙街道迈向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青龙人对广源热电的大烟囱都不陌生。
21世纪初,我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在实现“污浊变清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污泥。全市5座污水处理厂日产污泥约200吨,填埋的话产生二次污染,焚烧的话要每吨1000元以上的费用,成为我市的“沉重包袱”。
如何攻克这一难题?广源热电通过技术改造,将脱水污泥按比例掺杂在煤块中进行焚烧,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焚烧来“吃掉”污泥。5台75蒸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使焚烧量扩大到每日400吨以上,费用也降到每吨98元。成本降低的同时还可以发电,企业打造出了一个城市污水处理的“常州模式”。
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青龙从城郊变成了城区,人口迅速增加两倍多。每天工作的大烟囱,影响着城市的空气质量,青龙人渴望看到越来越多的“青龙蓝”。
2020年8月20日,由常州东方恒远热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戚电公司至广源热电(戚广线)、中天钢铁至东南热电(中东线)两条供热管线试运成功并正式投运,广源热电的燃煤机组同步停产。天宁区继钟楼区之后,成为全市第二个“无煤区”。原先由广源热电供热的80多家企业,全部实现了清洁能源供热,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20万吨、烟尘排放6吨、二氧化硫15吨、氮氧化合物50吨。这其中,戚广线建设项目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1730万元。
大烟囱拆除后,广源热电地块将进行地块清理和土壤修复等工作,未来将结合该片区城市设计作配套建设,切实改善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
为贯彻“532”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长三角生态中轴,今年,青龙街道将在广源热电地块周边加快实施北塘河、青龙路两侧环境提升工程,投入1000万元实施桃花港河道疏浚、后曹沟南延等水利工程,扮靓全域环境;新增教育小镇地块、一中地块、原青龙中学地块公共绿地建设5.4万平方米,践行绿色生活;坚持水岸同治理念,加快实施紫云浜、青峰浜生态提升工程,打造沿河生态、文化、景观融为一体的沿岸景观,让“绿水蓝天”成为标顶配。
“横塘河湿地公园二期开工,青龙潭水利风景区创成主城区第一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在加快建设长三角生态中轴的征程中,青龙街道始终致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22年,要‘提升城区品质品位,创建和美宜居新典范’,力争在新征程中站前位、争一流。”青龙街道党工委书记郑峰说。
绿地与河流共美,生态与发展共融,在青龙,美好家园不止在梦里。
(凃贤平 宋婧 高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