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杨大荣”三个字里,有他对这项技艺近60载的坚守
2022-02-21 10:05:00  来源:常州晚报  
1
听新闻

穿过窄窄的里弄,不多时就到了东方社区西村191号门口。卷帘门一拉开,铁磨床、砂轮、铲刀、锻打榔头等各种大大小小的工具,老旧货架,以及货架上一袋袋刀剪半成品映入眼帘。

须发皆白的杨大荣套上牛仔布做的大围裙,带好橘色袖套,鼻梁上架起一副用电线替代右边断腿的眼镜,站在其中,如同隐世的扫地僧一般,莫名有种和谐。

杨大荣是武进区非遗项目杨大荣剪刀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湖塘人,今年已经77岁,18岁起就跟着父亲杨忠大磨剪刀。上世纪80年代,杨大荣接过父亲的生意,越做越好,没几年就开了刀剪厂。工厂生意十分兴隆,产品不仅打开江浙沪市场,甚至远销台湾。鼎盛时期,杨大荣还带着自己制作的剪刀到全国农业展览馆参加擂台赛,当场一次性剪开200多层布,让同行都刮目相看。

遗憾的是,2013年,杨大荣家中突遭变故,刀剪厂终因经营不善关闭。与刀剪打了一辈子交道,要彻底放下这门手艺,年届古稀的杨大荣很是不舍。他在家中拾掇出一小方天地,备下必不可少的工具和原料,以作坊模式继续制作刀剪。同时,自制了一副担子,方便走街串巷做点修磨的零工,贴补家用。

也常有居民慕名找他买刀剪,一些肉摊摊主也喜欢用他制作的刀具,因为“质量好,即使剁骨头也不会变形”。每递出一把自己制作的刀剪,杨大荣都会郑重地用钢印在刀面上凿出一个姓名印记,“杨大荣”三个字里,有他对这项技艺近60载的坚守。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