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杨 通讯员 人行萱
随着征信被社会的日益重视,我市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业务量也逐年增长。记者从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获悉,2021年,我市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笔数达35.22万次,较2020年增长了13.8%,较2019年更是增长了55.7%。
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多种以“征信洗白”“逾期铲单”“征信修复”等为噱头的虚假广告、诈骗套路,号称只要花一笔钱,就可以更改信用报告上的逾期记录。
对此,人行常州中支提醒市民,凡是进行征信信息“逾期铲单”“洗白修复”的,都是诈骗,务必小心、平时应养成良好的信用习惯,珍爱自身信用,通过正规渠道维护合法权益。
市场现多种“征信修复”骗局
只要缴纳数千元费用,就可以帮你“征信洗白、征信修复、铲单”。如果看到这样的宣传,可千万别信,这是最常见的“征信修复”骗局。不法分子一般会以“权威专家”“专业律师”的身份出现,承诺只要交一定费用,再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信息,就能帮助修复逾期记录。
更有甚者称自己是信用机构信用管理师,以开设“信用修复”培训班公开课和品牌课形式收取上万元学费,宣称不仅能教学员把自身的“征信洗白”,而且还能让他们靠“征信修复技术”赚钱。
事实上,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权修改、删除真实无误的信用记录。不良记录在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5年后自动删除。
此外,还有不法分子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有前景为理由,向社会诚招“征信修复机构”代理和加盟商,缴纳几万元至几十万元加盟费,就可对外办理征信相关业务,实则为骗取代理、加盟费用。
“根据相关规定,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组织都不得采用加盟、代理、挂靠等方式从事个人征信业务。”人行常州中支征信管理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维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加强征信市场监管,整治征信修复乱象,打击非法征信活动,去年八月,人行常州中支和市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局、发改委、公安局签署了《联合打击征信市场乱象工作备忘录》,重点打击涉征信修复、借征信名义虚假宣传、扰乱征信市场秩序等乱象行为。
“花钱修复”恐“财”“信”两失
据知情人士透露,从事“非法征信修复”的人多数是靠弄虚作假、卖惨求情的套路与银行交涉,如生病、车祸、被传销组织拐骗、坐牢……都可成为编造的“卖惨”理由,为了让这些理由显得真实,不法分子甚至还会伪造虚假证明材料。
“有的收取高额服务费后直接跑路了,有的以‘代理维权’的名义要求消费者提供重要敏感信息;有的则教唆消费者以个人的名义通过‘非恶意逾期’等理由无理申诉闹诉,甚至运用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非法手段,达到修改逾期记录的目的。”人行常州中支征信管理科相关负责人提醒,通过上述非法手段,消费者不仅不能修改逾期记录,甚至还会对个人造成不良影响,比如个人信息被非法使用,因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承担法律责任等。
混淆了征信异议、信用修复概念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当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一些不法分子就是故意混淆征信异议、信用修复的概念。有些消费者不知道异议处理的程序,被人忽悠花了冤枉钱,如果征信记录确有错误,自己向相关机构提出异议就能更正,根本不用花钱;如果逾期真实存在,那按相关法规要求,任何机构都不得擅自修改展示无误的信用报告。”人行常州中支征信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消费者认为信用报告展示的记录错误,可以向所在地征信中心、数据报送金融机构提出异议。上述机构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对确有错误或遗漏的信息予以更正。”上述负责人表示,异议申请是国家保障个人征信权益的一项制度性安排,整个异议处理过程都是免费的。如果对信用记录有异议,可以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提出,切勿相信花钱就能“修复征信”。
此外,市民应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理性借贷,养成按时足额还款的良好信用习惯。若已产生逾期记录,应尽快结清,逾期记录自不良行为终止之日起5年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