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报全媒体讯(郏燕波)“邓桥河上三日雨,菜花香透钟家村。”晨雾中的葫芦村,宛如一幅画。
常州溧阳葫芦村原名钟家村,静卧于水乡,以种植葫芦为传统。这座形似葫芦的寻常村庄,今年以葫芦文化和啤酒元素为核心,大刀阔斧进行特色化改造。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就涌来游客近13万人,成为溧阳田园乡村的崭新IP。
整合优势,彰显独特个性
“毗邻溧阳城区,实施农旅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埭头镇党委书记颜萍表示,为积极响应常州“532”发展战略,做强“文旅中轴”支点,全镇坚持特色田园乡村差异化、个性化建设定位,做靓葫芦村等一批村庄。
记者现场看到,葫芦村把旧房改建为党建小院、葫芦之家、自然学校等,为基层党建、葫芦文创、亲子研学提供载体;架起葫芦文化长廊,展示村史、凡人善举、非遗文化等;空旷绿地上建起7个大型葫芦,打造葫芦市集。此外,垃圾桶、导视牌、路灯甚至是老百姓的门牌,都做成葫芦形状,让游客真正置身“葫芦的世界”。
工农互补,酿造活力乡村
天目湖啤酒和后六羊肉,是埭头镇的两大产品。“葫芦里卖啤酒”“酿造一个未来乡村”,镇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率先探索将工业文化和夜消费经济融入村庄。
在葫芦村的打造上,埭头镇突出“特色牌”。借助嘉士伯天目湖啤酒产业链优势,葫芦村从主题展区到外形设计,都紧扣啤酒文化元素,推出啤酒轰炸机、啤酒桶吧台、啤酒花车、啤酒工艺坊等一系列体验式、沉浸式的特色景点,让游客得到别样的乡村旅游体验。同时,葫芦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美音公路、葫芦洲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位一体”,推动沿线乡村的生态旅游和文化振兴。
针对“白天热闹、晚上冷清”的乡村旅游难题,埭头镇大力拓展夜经济,吸引游客。在夜市策划上,注重有活力、有趣味、年轻化的项目和业态,打造“乐活福禄”标签,得到市场的热烈反响。
做特产业,培育共享经济
“家门口就能赚钱,忙点累点也开心!”葫芦村里游人如织,制作葫芦手工艺品的王师傅忙得不亦乐乎。
从庄稼汉到“店老板”,当地村民纷纷创业增收,葫芦补给站、后六羊肉饭店、滩吧烤全羊等相继营业,麓园土地合作社、葫芦洲种植合作社、张祖勇水果种植家庭农场、老吴葡萄家庭农场等先后建成。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除了啤酒和羊肉产业,葫芦村努力做大以“葫芦”为核心的农旅产业,目前产业园内葫芦种植面积达300亩,其中食用葫芦200亩,观赏葫芦100亩,带动当地100余名老百姓就业,每人可年增收1.2万元。
把乡村振兴写进葫芦里,把美好生活画在葫芦上。一个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乐活福禄的村庄,正似一幅画卷舒展在水乡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