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新时代“铁人”
2021-11-10 16:29:00  来源:常州日报  
1
听新闻

——追记市纪委原副书记、监委原副主任于强

□唐文竹 常纪宣

于强离开他挚爱的纪检监察岗位已经有1年零4个月了。

在这1年多的时间里,全市纪检监察干部沿着他烛照的方向、循着他开辟的道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

“铁人”

在常州市纪检监察战线上,于强是出了名的“铁人”。

2020年5月14日,于强照常参加了市纪委常委会;15日,他就住进了医院;18日,他被确诊为胃癌晚期;20日,因肿瘤破裂大出血,他接受第一次手术;21日,他突然呼吸衰竭,经第二次手术进入重症监护室。6月5日,于强永远停止了呼吸。

据于强家人回忆,2019年10月,他开始出现腰疼、容易饿等症状。他原本准备在2020年1月省委党校培训结束后进行进一步检查,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又一次把自己的健康抛到脑后,一心扑在了留置场所的疫情防控工作上。

为了市纪委监委留置场所“想园”的安全,他特意把妻子送到女儿家,每天独自往返于办公室、“想园”和家中,三点一线。直至4月底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后,妻子回家才发现,于强这几个月来,一直吃着胃药和止痛药。

“哪有您这样当领导的,把自己干成这样!”于强住院后,时任第一审查调查室副主任陈俊来看望他,这个跟着于强在办案一线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硬汉,一句话说出口就忍不住红了眼眶。于强不希望同事们因他而耽误工作,大家只好以汇报工作为借口来探望他。直到清醒的最后一刻,于强心中最记挂的还是纪检监察工作。

“铁腕”

于强是化工厂工人出身,因为喜欢电影《追捕》中正直英勇的检察官角色,羡慕他们能惩恶扬善、主持正义,1995年他通过社会化招考进入市检察院工作,2002年被调至市纪委。

凭着强烈的正义感和铁一般的意志,于强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了一大批违纪违法案件,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

常州市监委成立后办理的留置“第一案”,是常州市某国有企业原处长黄某某受贿案。于强提出,黄某某案件关联的项目是重大民生工程,决不允许“蛀虫”横行,也不能影响工程建设,一定要把“初核”做扎实。在他的带领下,该案在“初核”阶段,在无一份本人供述和证人证言的条件下,就已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让涉案人员面对如山铁证,无从狡辩。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始后,于强分管全市扫黑除恶“破网打伞”工作。他说:“不要‘被动等’,要‘主动查’,特别是要盯住涉黑涉恶重点案件,先打掉‘一把伞’,继而破除‘一张网’。”

在他的带领下,全市纪检监察干部严肃查处了一批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破网打伞”工作在全省考评中位居第一等次。

“铁军”

“打铁必须自身硬。”于强近20年的纪检监察生涯,始终生动诠释着这句话。

他妻子从化工厂下岗,想让他找找关系安排个工作,他拒绝了。他说,纪检监察干部,要用最严的标准要求自己,做人行事绝不能有一丁点儿瑕疵。就连住院期间,他也坚持让同事用他自己的饭卡买饭送饭。

于强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全体纪检监察干部树立了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榜样。

纪检监察工作不是孤军奋战,需要协同配合。于强深知,不断注入新鲜血液、锻造一支薪火相传的纪检监察“铁军”的重要性。早在任市纪委纪检监察一室主任时,他就提出了“全委办案”的理念。凡是机关新进人员,在他的争取下,都会被“拉”到案件上“过招”。

同时,他更注重以技术手段提升办案成效。他带队协调,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跑,形成了汇集6大类70家单位的信息资源库,构建起“清风云”信息技术应用体系的信息骨架,为服务和保障办案打下了坚实基础。甚至在住院时,他还留心观察身边的设施设备,为“清风云”系统提供借鉴。疫情防控期间,案件外查工作基本停摆,市纪委监委正是依靠“清风云”全面保障了线索查办,并取得丰硕成果。

在于强的引领下,常州的监督审查技术工作不断开拓创新,走在了全省前列。

标签:纪检监察;纪检监察干部;纪委
责编:胡悦 崔欣